
在大流行和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 本地需要更多護士。
同時也要增加薪水才是。
儘管他們是新加坡最大的專業醫護人員群體,但總體來說,新加坡的護士還是不夠。
截至2020年年底,在新加坡護理委員會註冊的護士超過42,000名。
根據人力部 2020 年職位空缺報告,護理工作是最難填補的 PMET(專業、管理、行政和技術)職位。
難道是薪資不夠?太少?如果薪資提升為底薪$3500 – $4000 會不會比較好?
新加坡中央醫院(SGH)首席護士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疾病複雜和護理管理的進步,本地需要更多的護士。
她說:「社區層面也需要護士來教育居民如何保持健康……才會減少入院的數量。」
她說,隨著 SGH 即將建成的設施,例如:新的急診大樓還有其他護理中心。我們需要更多的護士來填補那裡的職位。
醫療保健服務雇員工會主席 K. Thanaletchimi 表示,護士的留任也是一個問題。
這位前議員說:「由於工作時間長,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要求很高……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為感到精神疲憊或不再能夠應對工作和個人生活而離開這個行業。 」
暫時停時國外准證
隨著菲律賓最近暫停了想在國外工作的護士的許可證,短缺也可能會惡化。
外籍護士約占新加坡整體護理人員的三分之一。
為什麼這個行業也沒有本地人願意做呢?是門檻問題還是薪資問題?還是有其他難言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