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佳經商地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新加坡的經商環境在下來五年中將繼續維持全球最佳的榮銜。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IU)近期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經商環境排名(Business Environment Ranking),新加坡在82個國家和地區當中排名第一,加拿大和美國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就地區來看,西歐和北美仍然是世界上最適合經商之地,亞洲排名第三,略優於東歐,而拉丁美洲由於在政治問題上的得分較差而排名末尾。
報告指出,自疫情和俄烏戰爭以來,過去三年中,經商環境改善最大的分別是希臘、卡達、美國和阿聯,惡化最嚴重的則是拉丁美洲、俄羅斯和烏克蘭。由於實施嚴格的清零政策,導致經商環境惡化,中國的排名從去年的第46位跌到了今年的第55位,甚至低於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排名。
報告預計,由清零政策帶來的中國國內需求低迷情況將持續到2023年年中,在中長期內,受到人口老齡化等因素拖累,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
人才競爭力優
新加坡非常注重吸引和培養人才,在今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排行榜連續兩年位居第二,排在瑞士之後。
11月3日發布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簡稱GTCI)報告顯示,新加坡的人才競爭力在亞太區獨占鰲頭,但在全球範圍內屈居第二。

這個調查由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美國研究機構Portulans Institute和人力資本領袖學院(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聯合進行。
指數
指數針對133個國家的監管、教育,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衡量各國的人才競爭力。指數有六個主要評估指標,即國內環境、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保留、技術與職業技能,以及全球知識技能。
新加坡今年在全球知識技能方面獲得全球第一,人才吸引和培養則排位第二。報告說,我國提供世界級正規教育並提倡終身學習,同時也對海外企業和人才開放,提升了本地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除了瑞士和新加坡,丹麥、美國和瑞典也是人才濟濟,分別在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排行榜上占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置。亞洲方面,日本和中國分別排位第24和第36。
若以個別城市來看,新加坡排位第六,是唯一上榜的亞洲城市。美國的舊金山和波士頓分別獲得冠軍和亞軍,季軍由瑞士的蘇黎世奪得。
加強同中國合作
新加坡企業同時非常注重同中國的合作。必須了解中國的發展戰略和需求,才能把握住新商機。
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表示新加坡和中國擁有長期、穩固的夥伴關係
「我們的雙邊合作關係,因為對中國在不同發展階段需求的理解,因此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合作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兩國共同合作建設了蘇州工業園區。進入新世紀,中國在探索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時,雙方攜手打造了天津生態城。
而當中國在積極發展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等等注重連通性的戰略時,新中聯手設立了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
如今,中國正在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劉燕玲認為,有兩大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首先,中國正在通過『雙循環』戰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調整經濟結構,使經濟增長的動力更加多元。」
建議新加坡企業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多樣性,認識不同省市、各年齡層、不同職業人群的獨特需求,抓住新商機。
其次在新興領域,例如數碼經濟、綠色發展和創新產業等等的合作機遇,也值得關注。
新加坡政府會繼續同中方夥伴緊密合作,為兩國的企業創造更多,更優質的合作機會。
東協將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四大的經濟體。東協迎來「黃金十年」,兩國商界大可以共謀發展。作為本區域成熟的物流、金融和數碼中心,新加坡非常重視這個機遇。區域經貿的便利化、自由化勢在必行,新中企業在東協的合作空間無可限量。
新中兩國的產業轉型和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契合,例如可持續發展、脫碳、數碼化、加強供應鏈韌性、打造宜居生態、老齡化社會治理等。

儘管面對疫情影響,今年企業中心仍然為超過130家有意進軍中國市場的新加坡企業,中華總商會將在江蘇南京生態島,設立新加坡企業中心,協助會員商家開拓江蘇市場,同時也吸引江蘇企業到新加坡開展業務。
今年是總商會新中商務論壇的第10周年,今年論壇的主題是「新機遇,新格局」,以新中兩國為立足點,探討企業該如何積極應對變幻莫測的大環境,以及在數碼經濟大趨勢下的未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