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上凱源中心的高處後,一個個「變形窗口」都開在有風景的地方,讓你看見新加坡河、牛車水保留區和外觀至今依舊別致,由貝聿銘所設計的華僑銀行大廈。(葉孝忠攝)
作者 葉孝忠
新加坡不缺世界頂級明星建築師的作品。
由丹麥建築事務所BIG(Bjarke Ingels Group)和Carlo Ratti Associati共同設計的凱源中心(CapitaSpring)在萊佛士坊落成後,就引起不少建築迷的關注。最近CapitaSpring剛免費對公眾開放17至20層的空中花園Green Oasis,讓市中心金融區多了一處有風景看的地方。
由曼哈頓金字塔造型的Via 57 west公寓到杭州的OPPO研發總部的O型大樓,Big的作品無不令人驚艷。

杭州的OPPO研發總部的O型大樓。(網際網路)
第一眼讓人感覺調皮幽默,但建築同時兼具實用性,這也是其創辦人Bjarke Ingels稱為享樂的可持續性發展理念 (Hedonistic Sustainability)的實踐。
他所設計的建築讓可持續性變得好玩,不止對環境有益,也能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BIG的代表作Copenhill,就是將發電站和滑雪場結合於一體的聰明設計,能用也能玩。

(My Modern Met)
因此,我們應該以玩的心態和方式,來玩玩這棟建築,更能體會其中意義。
和BIG其他的項目比較的,樓高280米的凱源中心的外觀不算特別搶眼,立面上有些外露空間,如被撥開的帘子,讓封閉的建築有了呼吸的空間。

(新明日報)
登上高處後,才能感受到這些「變形窗口」的用意,都開在有風景的地方,讓你看見新加坡河、牛車水保留區和外觀至今依舊別致,由貝聿銘所設計的華僑銀行大廈。

從「變形窗」看華僑銀行大廈。(葉孝忠攝)
建築的入口面臨馬真街(Market Street),設計了24小時對公眾開放的廣場。進入大樓接待處有個讓你不想那麼快搭電梯的電梯,安置了日本藝術創意團隊Team Lab的數碼互動作品,動畫隨著不同時光而變幻出不同的春天。
在這裡站兩分鐘吧,感受花卉生老病死的過程,富有日式美學的一期一會。人們過於重視花朵的盛放,而其實那只是她生命中的一小段而已,凋謝和枯萎同樣也是生命歷程,其中也蘊含著被我們所忽視的美。

電梯廳安置了日本藝術創意團隊Team Lab的數碼互動作品,動畫隨著不同時光而變幻出不同的春天。(視頻截圖)
建議你搭電梯到20樓,並由此通過環繞的步行道走到17樓,一路慢慢看風景。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頗有意思,最昂貴的地段都保留給公眾。由東海岸一路到濱海灣市區,臨海的空間沒有建造昂貴的別墅、度假村或公寓等,而是設計休閒和運動的空間,體現了人人平等的精神,而這理念也貫徹到不隨便對外人開放的辦公大樓。

(葉孝忠攝)
CapitaSpring共有兩個空中花園,另一個位於頂層51樓,風景更佳,還擁有本地最高,占地5000平方英尺的城市菜園,將為餐飲商戶提供新鮮的收穫。
頂層花園將於2022年第二季度免費對公眾開放,到時候不知道會不會影響金沙酒店瞭望台的生意。

CapitaSpring的空中花園。(海峽時報)
位於建築的2及3層的小販中心,擁有56家攤位,將在4月份開始營業。目前位於第17層的餐廳Sol & Luna已經開張,主打歐陸菜,一頓早餐(咖啡加有餡料的牛角包)消費約20新幣,味道還過得去但我不會再輕易光顧。

一頓早餐(咖啡加有餡料的牛角包)消費約20新幣。(葉孝忠攝)
空中花園種了大約8萬棵植物,包括了130種品種,超過60%是本地原生植物,意味著它們更能適應本地環境,不需要費力氣照顧,能減少澆水及殺蟲劑的使用。
再過一陣子,植物都長好了,這裡就更像一座小森林了,在綠意和有風景的地方也安置了不少讓人一坐下就不想離開的戶外家具,不少角落還設有充手機及電腦的插座,這樣就能把工作帶到戶外。

(葉孝忠攝)

(葉孝忠攝)
一些角落也設計了戶外的健身裝置,已經有人開始來這裡做運動了,你可以沿著步行道快走。

(葉孝忠攝)

(葉孝忠攝)
一棟商業大廈,不只是用來賺錢的工具,也為所有人保留了一塊綠洲,讓你暫時放下日理萬機,來這裡玩玩,把玩的元素注入工作、學習和生活,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通:萊佛士坊地鐵站(Raffles Place) Green Oasis 開關門時間:
周一至周五
第17層:上午7點半至晚上10點半
第18層至20層:上午8點至傍晚6點
周六日及公共假期不對外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