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新冠確診者自述:我在新加坡的抗疫悲歌

2022年01月02日   •   3萬次閱讀

雖然現在出現了新的變種病毒,但是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下過去了快兩年,加上國內抗疫成效顯著,大家不免都心生怠慢。不少人甚至生出了「『與病毒共存』也是一種辦法」的僥倖心理。

再加上,成年人混社會,就好比動物混森林一樣充滿了危險。絕大部分時間,為了飯碗,必須豁出去,賭一賭萬一沒事的幾率。於是,11月,公司叫領導帶著我去疫情嚴重的新加坡時,我看見頂頭上司都硬著頭皮答應了,也覺得是難說NO。

不巧的是,眼帶保護罩、每四個小時換一片口罩,洗手洗得都脫皮了的我,到了新加坡第9天,就被確診了新冠,從此嘗試了新加坡特有的抗疫模式,深刻理解到「與病毒共存」只是有資源的人,在漠視沒有資源的人的安危及處境。

1 新加坡的抗疫

這裡,就不能不先介紹一下新加坡的抗疫形式:與病毒共存。

新加坡在2020年也採取了嚴厲的防疫措施,因此起先很長一段時間內疫情控制得十分不錯。

但是,這個城市國家是依靠外向經濟生存的。食物和淡水,主要來自鄰國馬來西亞。國內大部分普通勞動力的補充來源也是馬來西亞。而低技術勞工的來源地是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經過長達一年的嚴厲抗疫,最直接的影響是,由進口水泥、沙子、鋼筋加外勞建造的的房子,價格飛漲!比如,政府支援的經濟適用房組屋價格,都飆到900新元到1000新元一平呎(約等於0.1平米),趕上了四年前私人住宅的行情。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在12月初緊急提高印花稅,壓制房地產行情。

更要命的是,歐美國家在自己大規模接種疫苗後,就開始倡導所謂的「與病毒共存」策略。為了能積極推行這種策略,它們不但通過國家政策宣傳、外交施壓,還採取與媒體配合忽悠相結合的辦法,強推這種路線。

作為美國盟國的新加坡也不得不就範。2021年8月,在接種率達到80%後,就跟進了這個措施。

病毒幾乎是立即擴散進入了社區,並出現了幾何式暴增。

8月中到9月初,病毒傳播速度開始抬頭。10月更是每天新增超過3000例。 迫於無奈,新加坡不得不立即宣布:大家如果快速檢測是陽性、但又沒什麼不適的,在家隔離三天,就可以外出了。如果身體不舒服,核酸檢測又是陽性的,就自我隔離10天。之後就能出去活動,不必再進行核酸檢測(《新加坡早報》)。

因為樂意給做核酸檢測的診所很少,不少病人根本沒去檢測。所以,公開的確診數目,可以說是蒙著櫻花色的數據。即便如此,截止2021年12月20日,27.6萬的確診案例和815人的死亡人數,在一個人口只有586.6萬的國家,都是難以忽視的。

結果就是,新加坡的實際傳染源,難以跟蹤控制,四處蔓延。圖表上的感染人數大幅下落,並非真就是受感染人群減少,更多的是新加坡的普通人不得不自我放棄。

2 窘況

還是以我為例。

01.確診前

事情出得非常突然,確診前兩天,我覺得頭昏背疼,就在周四快下班的時候申請了病假。新加坡的同事馬上給了我一盒三支裝的快速檢測條。我覺得似乎小題大作了,因為我除了在公司防護嚴密外,都是專車接送到宿舍,哪裡都沒去過。更何況,除了頭昏和背痛,幾乎沒有任何跟新冠相聯繫的症狀。

回到公司安排的單人宿舍,我一頭倒下,以為自己還是20年前扛著九十斤行李勇闖英國的自己,睡一覺,什麼都會好起來。但是,人是躺下了,眼是睜不開了,卻還有一股燥熱,激得自己根本無法入眠。

第二天,情況更嚴重了:腳踝的關節一碰就疼,讓我以為是自己前幾天爬單槓,跳下地時扭到了。仗著還在壯年,只是繼續吃同事給的《連花清瘟膠囊》預防。因為自己做的快速檢測是陰性的嘛!

(檢測呈陰性的快速新冠檢測棒)

周六開始打噴嚏,以為是正常感冒,繼續用快速檢測,應該出現陽性的地方,依舊雪白。我這人天生好事,非得覺得一片雪白的區域有一條隱隱的暗槓。同事要來看我,我和她說別來,但是天偏偏下起了、好像往下潑水一樣的傾盆大雨,她又在路上,還沒拿傘。我想著自己是陰性,就不忍心把她拒之門外。

周日,還是陰性,雖然關節處疼得必須躺下,但是嗅覺和味覺都還在,便以為自己可能是被新加坡的蚊子叮了,得了骨痛熱。骨痛熱,是由伊蚊傳播的另一種類似瘧疾的病,得病的特徵就是渾身疼痛。

02.確診

周一一早起來,打開冰箱,冰箱裡上一位住戶留下的韓國泡菜味忽然消失了。

我這下急了,趕緊呼喚負責在新加坡安置我們這些外訪者的同事。她是個年輕的媽媽,自然大驚失色,立即給我發來三、四家診所的地址,叫我去看病。我當時還覺得她囉嗦,一家地址不就夠了麼。等好不容易到了第一家診所,才明白其中的真諦。

跟國內不同,新加坡醫療體系金字塔的基礎,是社區私人小診所。沒有診所的推薦,新加坡的醫院是不收治病人的。私人門診們,一般門臉比個街角小賣部都小,玻璃門,大廳就5平到7平大,桌子後坐著兩個女士。一般一個年輕點,30歲上下,一個是大媽年齡,都滿臉煩氣,是負責在問診前給掛號的護士。

等我擠到門口,說了情況,她倆立即當我是個炸彈,急忙擺手說:「我們這裡不能做檢測。你出去吧。」

「可是哪裡能做檢測?」我渾身無力,不願意挪窩。 她們就叫我外面去等。好半天才出來那位大媽,伸長了胳膊,比接濟街頭乞丐時離得都遠地、扔下一張半個巴掌大的紙條,上面艱澀地寫著地址。

這時,我那囉嗦的青年媽媽同事還在一遍又一遍地打電話給我,要我和診所辯論,必須在那裡就診。 我懶得理她,唯有打開導航,在一片不熟悉的區域裡,尋找下一家診所。

故事基本重複了一遍。但是,第二家診所真的是政府指定的檢疫地點,即便她們說我是外國人,又沒有長期簽證,也攆不走我。不得已,只能叫我去後門等。我在悶熱的34度熱浪中,等了1個多小時、快2個小時,又反覆表示同意全額支付檢測費、醫生出診費和各種雜費後,才換來一個粗手笨腳的護士,捅得我晚上都口吐鮮血。

03.新加坡式的居家隔離

檢測結果是陽性,晴天霹靂! 我好半天都回不過神來。心中第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是我?我是防護得很仔細的那個啊?!

診所叫我自行步行回家去隔離,並沒有提供醫院或者隔離點的選擇。我心裡很是害怕,就我一個人在單人宿舍,萬一病情發作,死了怎麼辦呢?我家老頭老太太還等我回家養老呢!

沒等我擔心完畢,新加坡衛生部就開始非常官僚地來電話,要各種入境時已經提供了一遍的資料。末了,還很生氣地嫌棄我一個外國人給新加坡的防疫抹了黑。

「那麼,我從哪裡可以知道我得的是什麼病毒,大概從哪裡得來的麼?」

「這個我們不能回答。」新加坡衛生部的人懶懶地說,「我們部門不負責。你去打防疫熱線吧。」 結果,沒有一條熱線是通的。

我大怒,猛然意識到自己在寥寥數語的談話中,身上的整件衣服已經像從水裡撈出來的了。原來,發燒、大量出汗、無法入睡,都是新冠的典型特徵。 同時,這種病毒還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於是,作為一個滿是肉肉的胖子,我在三天內失去了肉眼可見的脂肪層。要是平常,我一定欣喜若狂,現在卻莫名地惶恐。

口水裡出現了滿是氣泡的白沫子,粘稠起來,真得可以一張嘴就鼓出個大氣泡來。當年吹大大泡泡糖時,都吹不起這麼大。這些滿是小氣泡的白色粘液,如果吐到洗手池,用水沖,經久都沖不走。

這些粘液堵在喉嚨里,很快,血氧就從99降到了危險閾值的前夕93。

因為我是持短期簽字來新加坡的外國人,衛生部的遠程看診服務不包括我。努力打了很多電話,聯繫了很多部門,到最後,連救護車都叫來了,三個急救人員還是決定把我留在公司宿舍里。理由是我的血氧還算好的,「等跌到92、呼吸困難的再來聯繫」。

救護車說,如果我堅持去醫院,就自己打117117叫車,或者自行步行去醫院。但是,新加坡衛生部其他辦公室又告訴我,不可以出去,會安排醫生來電話問診。

於是,我只好一邊自己量體溫和血氧,一邊等待這個醫生電話。十天過去了,他始終沒有打來。我很慶幸,曾經冒大雨來探望我的同事並沒有受到影響。而且自己只是個輕症患者,不必跟喉嚨里的粘液搏鬥,最後被它們一點一點抽進肺水的沼澤里,活活淹死。

3 康復路漫漫

雖然還是咳得人側目,但是十天後,我成功轉陰,可以出來遛彎了。 大病初癒,走是走不動的。我不得不鍋下腰,努力挪動兩小步,然後歇歇才能繼續發力,提前飽嘗了老年人的心酸。髖關節和膝蓋疼得連坐下、站起都困難。因為運動不夠,病毒也消退了,不幾日,肉肉也恢復了上來。唉!

想著核酸檢測已經是陰性的了,就打算回到公司,把生病前要處理的事情處理一下。可是新加坡辦公室里的同事一看見我回來,就默默地躲了出去。最後,辦公室主任直接提醒我:「您咳得很厲害,還是回去休息吧。」

於是,自己也漸漸對與人接觸,產生了陰影。就連走在路上,都恨不得在身上插一塊牌子寫上:切勿靠近!

再加上,這種病毒發生後,確實存在影響:比如,英國NHS調查發現,有人康復後很久都無法恢復到從前的注意力集中度,總有一股「腦霧」籠罩的感覺。有人運動能力大幅下降,已經無法劇烈運動。又有人經過兩年的康復,都沒有恢復嗅覺和味覺,油煙味聞進去,只有一股難以言喻的噁心……

4 回望

但是,回頭來細想,究其根本,並非周圍的人膽小排斥,也不是新加坡的醫療機構冷酷無情,而是經過8月到12月上旬實踐「與病毒共存」的國策,富有且以醫療發達著稱的新加坡,已經到了醫療崩潰的邊緣。該國的ICU加護病房的占用率一度超過八成。

聽新加坡的同事介紹,如果不是病得馬上就要上呼吸機、連給救護車開門的力氣都沒有的人,便連入住隔離中心的資格都沒有。其中瀕死的人,才有機會進醫院。到那時,他們的肺部已經基本都爛完,下半輩子都要孱弱地活著。

試想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醫療條件相對不完善的地方,會是怎麼樣的結果。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想到夏天時,印度那些貧民因為沒有氧氣,不得不大批死亡的新聞。他們的屍體就被推到河裡,沿著水流,成片地擱淺在岸上,然後又被野狗啃食……

我渾身發抖。

沒有資源的人,是沒法像有資源的人那樣,在大疫面前也同等地充裕並自如地獲得治療的。

因此,現在得到的第一個教訓就是,在沒有有效且快速治療新冠病毒的情況下,奢談「與病毒共存」,就是漠視絕大數普通人的生命、和他們及家人的幸福。我忍不住感謝自己的國家和政府選擇了對人民負起責任,讓我的父母和家人朋友有機會平安地生活著。

看著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的新聞,希望大家真得都能提高警惕,不要在新春來臨之際,心存僥倖、不小心受到傷害。

參考連結:

https://www.ncid.sg/News-Events/News/Pages/%E6%96%B0%E5%8A%A0%E5%9D%A1%E4%B8%8E%E5%86%A0%E7%97%85%E5%85%B1%E5%AD%98%E4%B9%8B%E8%B7%AF.aspx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1009-1201649

https://interactive.zaobao.com/2020/novel-coronavirus-cases-in-singapore/

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riants/omicron-variant.html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