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要是突破「1000萬」了,在現在基礎上再翻個倍,會是什麼樣子?
最近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新聞,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的前總設計師劉太格在一個論壇上提出:
新加坡的人口1000萬也不離譜!

劉太格是建國總理李光耀的生前摯友,也是新加坡「花園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實踐者。

1969年加入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10年後成為建屋局局長,1989年又進入了市區重建局(URA),成為局長兼總規劃師。
可以說,與組屋、私人住宅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
為什麼是1000萬?
這位「新加坡規劃之父」是在2014年提出了1000萬這個數字,但並不是要作為人口目標,而是從建築師的立場,把它作為一個城市建設能承載的參考數據。

簡單來說,就是新加坡的城市規劃,例如公路、地鐵以及綠地和歷史建築的保留,可以1000萬人口為參考進行規劃。畢竟以後人口越來越多,我們也是要有所準備的。

只不過,1000萬這個數字本身就很敏感了。
新加坡政府曾在2013年發布了人口白皮書,裡面提到:每年人口將增加約10萬人,於2030年達到690萬水平。
白皮書也建議每年增加3萬名永久居民及2.5萬名新移民來維持新加坡整體就業人口數量。

那幾年我們賣房子,天天跟客戶吹,說2030年新加坡人口會漲到700萬。
按照生育率來看,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只能靠移民,而移民多半要買房,所以房價會漲。

但這樣的數字,加上民眾一直對於移民非常敏感,於是常常被反對黨拿來做文章、引發政治口水戰。

2020年大選那年,連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也不得不趕緊出來闢謠,表示政府絕對沒有計劃將人口增加至1000萬。

就更不用提,近兩年人口一直縮減,2021年一下子減到了545萬,別說1000萬了,連2030年人口到690萬恐怕都懸。

為什麼本地人會對移民這件事這麼有顧慮呢?
一些人是覺得外地人太多,地鐵太擠吧

比如前幾年地鐵東西線經常壞,就有人抱怨人太多了。後來政府耗資10億增加了99台新車,情況才好了一些。

還有一些人擔心新移民來跟本地人搶工作
說實話,這些人就有點想多了

外國人能幹的事情,他可能也不會,比如寫代碼,比如修bug......
新加坡這幾年出現了不少網際網路爸爸,連騰訊阿里位元組什麼的都來了,搶人搶的眼睛都綠了。

可本地大學一年也就2000-3000個能做技術的應屆畢業生,哪裡夠用。

不從外面拉人進來幫忙,那網際網路爸爸們就開展不了業務;開展不了業務,人家就要跑其他地方投資去了。
插播一句:如果你正好是新加坡需要的IT人才,可以關注【馬蹄噠噠下南洋】,許多網際網路大廠崗位正在火熱招聘中
總而言之,新加坡引進移民這個事情肯定是不會停的。

新加坡在過去55年時間裡增加了約400萬人口,雖然這兩年增速變緩了,但如果一年差不多3萬到5萬的話,是不是再過100年可能就1000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