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別人笑他,說新加坡人
是世界上生活在
最多條條框框國家裡的人
他卻自信的回答:
「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們現在所有的繁榮,經濟上的發展,都是因為我們去干預相當私人的事情:你的鄰居是誰,你怎樣生活,你製造的噪音,你怎樣吐痰,你在哪裡吐痰……要是當時沒有那樣做,並且有效執行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4

雖然李光耀接受西方教育
但是他從沒有放棄身份認同
李光耀一直主張「亞洲價值」
美國《外交》雜誌1994年有段訪談
李光耀坦誠治理新加坡
離不開採用西方的優點
但是他也直言不諱
「我們不想要西方的一切」

比如西方的價值觀
李光耀說西方人相信
只要有一個好的政府制度
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
而東方人相信個人離不開家庭
家庭屬於家族
家族又延伸到朋友與社會
政府並不能替代家庭的價值
「家庭是久經考驗的規範,是建成社會的磚瓦」

李光耀本人身體力行著
這樣傳統的價值觀
」一生只愛一個人「
李光耀和妻子柯玉芝都做到了
一牽手就是一輩子
在生活中兩人互相扶持
工作上也彼此尊重
「在她的教導下,他們行為端正、有禮和能夠體諒他人,從不因為父親是總理而仗勢欺人。身為律師,她有足夠的收入,讓我不用為孩子的將來操心。」

兩個人的愛情故事羨煞旁人
一度被傳為佳話
在柯玉芝去世時的訣別一吻
令全世界動容

李光耀這種對於亞洲家庭價值觀的
認可和踐行
也間接造就了今天
既現代又傳統的新加坡
5

李光耀是個理想主義者
他決心建立一個清廉、高效
為人民謀福利的國家
並不僅僅是流於政治口號

左上圖是曾經的國家發展部部長鄭章遠
是李光耀打天下時的「兄弟」
可是他被人舉報
1981年到1982年濫用職權
從房地產開發商撈好處
在提出見李光耀一面被拒絕後
於家中服用過量安眠藥自殺
而他懺悔的遺書
則在貪污調查局一樓陳列以警醒後人

而他懺悔的遺書
則在貪污調查局一樓陳列
以警醒後人
「如果要錢,不要參政。你一旦被錢收買,就賣出去你的命運。你的政治命運就完了。你就前功盡棄。」
李光耀曾經這樣說
這種眼裡容不下沙子的態度
誰說不是理想主義呢?
中國古代詩人杜甫曾經說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竟然也是李光耀的理想

在人口570萬的
南洋小島新加坡
人們實現了「居者有其屋」
寸土寸金的彈丸小島
住房問題本應該特別嚴峻才是
在新加坡建國之初是個大問題
甚至是鬧起了「房慌」

「居者有其屋」抽籤儀式
在人民行動黨執政之後
就兌現了對人民大選時的承諾
成立建屋發展局(HDB)
目標非常明確:人人有房住!
自此一棟棟組屋拔地而起
很多人從甘榜(鄉村)搬進組屋

70年代之後建設新市鎮
組屋越來越成熟了
現在新加坡有80%的人口
居住在政府組屋裡面
新加坡人口的擁屋率達到了90%以上
新加坡組屋乾淨、便利
價格容易負擔
年輕人畢業了工作幾年
結婚時候小倆口自己就可以買得起
新加坡這個曾經貧窮的小漁村
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公共住房體系

新加坡城市規劃之父:劉太格
總設計師劉太格也說過
新加坡組屋提供的是一種
宜居的生活方式
只要人們需要就會一直建下去!
有人甚至誇張的評論說
組屋讓新加坡人過上了
近乎烏托邦的生活


在李光耀幾十年的領導下
以及後來領導人對
他這些治國理念的的傳承
現在的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
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
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建國總理李光耀
在2015年離開了我們

時至今日,無需特殊的紀念日
人們都會經常想起他
懷念被強者領導的日子
他是以小博大
創造了新加坡發展奇蹟的領導人
「新加坡模式」在
全世界被爭相模仿和討論

去年中國舉辦的
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
中國政府授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給十名海外人士
在得獎名單中僅有的兩名政治家之一
就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
關於李光耀獲得這個榮譽
全世界華人都是服氣的



現在聽到新加坡國歌、
走在新加坡的街道上
看著一棟棟整齊的組屋
就會想起這個人
想起這個國家是怎麼被塑造的

新加坡有過您,何其有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