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瀰漫新加坡全國的煙霾讓這個有著花園城市美譽的國家的污染指數一度達到歷年來的最高值,給新加坡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和戶外公共活動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與其它國家內生性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同,新加坡的煙霾不是產自國內,而是從臨近的印度尼西亞飄洋過海而來。這些由旱季的自然林火和人為燒芭所引發的煙霾隨著西南季風的移動蔓延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境內,最終造成肆虐整個地區的跨界難題。
近年來在全球化以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推進下,跨界議題有了逐年上升的趨勢,主要集中在被稱為非傳統安全的治理層面,內容涉及環境與氣候、疾病擴散、災難救援、非法移民、恐怖主義等等多個領域。目前跨界議題已經成為雙邊與多邊機制共同關注的議題領域,並且隨著國際交往和地區化進程的發展,跨界事務在越來越頻繁的同時也呈現出日益多元化的色彩。
單以環境問題為例,除了新馬等國所遭受的煙霾來襲事件之外,處於東北亞地區的韓國和日本也因受到源自中國內陸沙漠的沙塵暴影響而心存不滿。為此,中日韓三國自1999年起就啟動了關於環境問題的協商機制,迄今所舉行的15輪部長級會談已經在三國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合作機制,而相應的非政府組織所推動的第二軌道也在民間建立起有效的合作關係,為解決這一跨界議題在做著積極的努力。
對於東南亞而言,旱季的自然和人為火患引發的煙霾肆虐由來已久,它的存在對相關國家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都會帶來不良影響,長期以來不但未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要尋找解決路徑,首先應探尋該問題產生的根源及其發展過程,追本溯源,方能正本清源。目前,這些原本產生於某一國家內部的問題,隨著跨界聯繫的密切以及地緣相鄰,較易對他國和整個地區產生影響,當缺少有效的約束機制來規制其行為時,便會陷入無政府的癱瘓狀態,使所有當事方共同成為受害者。
新加坡在推動跨界議題解決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從2003年的非典(沙斯)危機到近年來的禽流感(H5N1),再到海嘯救助以及環境合作,都體現出負責任的國家形象,值得肯定。今年煙霾問題再次出現以來,政府各部門積極應對,與印尼溝通協商解決方案,並就該問題可能引發的健康、國家安全等問題等制定多項預案,確保將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點。
不能無謂相互指責和推諉
跨界議題的跨界屬性決定了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單靠某一國家的力量已經遠遠不夠,只有相關各方通過地區多邊層面的協調、國家雙邊層面的合作以及社會內部的整合等展開通力合作,才能推動良性多層治理的實現。而在整個過程中又要做好防範、應對以及善後等多道程序,積極承擔責任,勇於面對問題,不能無謂地相互指責和推諉。
地區層面來看,要積極發揮地區組織的多邊協調作用。當前東協(東協)一體化進入關鍵時期,只是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在諸如統一簽證、移民和人口流動、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等跨界議題方面暫時還不能統一意見。不過,主要成員國並沒有放棄努力,在此次煙霾來襲後,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汶萊和泰國等組成的「東協次區域跨國煙霾事務部長級指導委員會」就表示將在8月底召開會議,在次區域層面商討煙霾管控機制問題。此外,東協在跨界犯罪、恐怖主義、疾病防治等多個領域也已經建立起較為有效的制度化機制,已經取得地區治理的積極成果。
在國家層面,首先要有相應的政策指導,以具體的政策措施來預防和避免負面議題的出現。比如新加坡目前雖然尚未出現中東呼吸綜合徵患者,本地爆發疫情機率也很低,但是最近政府卻已經劃定後備隔離所,便於事態發展時可以迅速做出應對。同時,出現問題以後要積極應對,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很多國家在面對諸多棘手議題時採取鴕鳥政策,這往往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有關國家應該加強在跨界議題的雙邊合作,既要確立起完善的預警機制,又要在問題出現時共同尋求解決路徑。
在社會層面,要充分發揮公民社會的力量,通過公共倫理和社會規範引導公眾良性發展並提升他們對於跨界議題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同時與政府展開密切合作,以社會輿論優勢給本國政府施壓提高其行政能力,並能在問題出現時積極配合政府實現問題的解決與善後。
新加坡遭逢「史無前例」的煙霾污染,也讓跨界議題的治理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希望有關各方能以負責任的態度展開合作,儘早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為東南亞的地區跨界議題協調與解決提供更多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