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明確表態要保住新加坡人的「飯碗」!新加坡真的要收緊外勞了嗎

2020年01月16日   •   4萬次閱讀

2020年的第一天,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就在Facebook發文,表示她在2019年期間,收到了許多有關職場聘僱歧視的控訴,讓她「於心不忍」

因此,人力部將在今年致力於提高工作場所的公平性,迅速頒布細則,保障新加坡人的工作機會。

換言之,新加坡人力部將尋求更新於2014年9月推出的「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

當時新加坡人對於一些高薪專業工作被外來人才「搶」掉不滿,由此政府出台政策,遏制僱主在招聘時對新加坡人的歧視,同時給予那些給新加坡人公平機會的僱主更多支持。

而就在昨天人力部正式宣布,

從1月起正式落實更新後的公平考量框架。

同時,首次對未遵守框架規定的違例僱主加重懲罰。

新加坡的公平考量框架2014年8月開始實施。為外籍員工申請就業准證的僱主,除非得到當局豁免,否則都須在新加坡全國職位庫刊登14天的廣告,以吸引本地求職者。

新政

必須對新加坡人更公平!

楊莉明認為,公平考量框架實施超過五年,多數僱主已適應有關條例,因此是時候加強對付少數以為強制刊登招聘廣告的要求只是做做樣子的僱主。

根據更新後的公平考量框架,今後沒給予包括新加坡人在內的所有求職者公平考慮的僱主,將被禁止雇用外籍員工至少一年,被禁僱主在同一期間也不能為現有外籍員工更新就業准證

而歧視行為更為惡劣的僱主則可面對高達24個月的禁令。

另外,僱主在為外籍員工申請就業准證時,若向人力部虛報曾公平考慮所有人選,也可被提控。

楊莉明:「多數工作準證的期限是兩到三年,12個月的禁令意味著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工作準證不能被更新,公司也不能聘請新外籍員工。這意味著如果僱主要繼續在新加坡運作,他們就必須聘請本地人。」

在更新後的公平考量框架下,物流公司Ti2 Logistics成了第一起虛報公平考慮聘用新加坡人,而被當局起訴的個案。

根據控狀,該公司也在聘請一名客戶經理時,沒有遵守公平考量框架的招聘廣告需求,刊登了與職位無關的內容,而調查發現公司無意考慮任何的申請者。

為此,人力部已下令公司不能夠在24個月內申請新的或更新現有工作準證。

一旦被定罪,公司可面對最長兩年監禁,或罰款最高2萬元,或兩者兼施。

截至2018年,勞資政公平與良好僱傭聯盟(TAFEP)共接獲約2000起違反公平僱傭原則的投訴。當局展開調查後,對680起採取行動,當中280起的僱主被禁止雇用外籍員工,這其中又有約一半涉及國籍偏見。

趨勢

是收緊外勞的信號嗎?

可能大家很好奇,為什麼會有企業歧視本地人的現象呢?一般不都是歧視外地人嗎?

很多新加坡網友表示,由於本地員工要求比較高,找工作講究「錢多事少離家近」。外國員工普遍來講薪水更有競爭力,尤其是同等業務水平之下。本地員工還愛跳槽,很多僱主喜歡有準證在身較穩定的外國員工。

在新加坡,三分一的工作隊伍得是非本地居民,企業才能夠提供靈活度,讓國家能夠根據商業周期做出調整。所以,新加坡政府不得不想出這個法子,在大環境不好的條件下首先保住新加坡本地居民了。

雖說公平考量框架不限於針對國籍偏見,涉及年齡、性別和種族的歧視行為,同樣會面對更重的懲處。

然而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方崢博士認為它釋放的可能更多是一個信號,肯定是會影響到申請就業准證公司的招人的過程。

「但是對於其他方面的歧視,比如說對於種族,然後性別,對於年齡這些歧視可能幫助是十分有限的。」

確實,近年來日益增多的外來勞動力令許多新加坡人感到焦慮,而不斷提高的就業限制也讓外勞大呼壓力倍增。

S准證針對申請赴新加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專業工人或技師,即國內的「灰領」人士。此類人士一般需有相關的技術資格和工作經歷,對其學歷則要求大專或以上。(圖片來源:TODAYonline)

去年年初,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在公布年度財政預算案時,也宣布了調降服務業外籍人士限額的消息:

新加坡政府於2020年起將開始降低服務業可雇用外籍勞工的配額,由目前的40%降到2020年的38%,並於2021年再調至35%。屆時每間服務業公司,外籍人士最多僅能占總人力的35%。

其中S准證(S-Pass)比例也將從目前的15%,在2020年降到13%,並於2021緊縮至10%。

調整

申請標準全部上調!

除了配額縮水,從2019年4月1日起,EP、SP、WP等工作準證申請費用和申請標準全部上調

近10年來,新加坡政府屢次縮緊各項准證申請要求,也因此不只是S准證,新加坡的工作準證申請費、發卡和更新費用全部漲價!調價自2019年4月1日起正式實行,包含EP、SP、WP等工作準證!

其中EP漲幅最高,申請費用漲價35新元,發卡/更新費用漲價75新元:

此外,過去EP的的審核時間為1-3周,一般10天左右可辦理成功。

現在,EP准證的考核時間要在三周以上,期間包含大量跨部門的調查,如查看稅務局個人資料、向申請公司要求更多的申請資料等。

EP准證:是人力部設置的給外國專業人員(管理層,主管或專業職位)提供的工作準證,是工作準證中級別最高的,即國內的「金領」人士。

而除上述工作準證外,家屬准證、長期訪問通行證等辦理費用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其實自2012年起,在新加坡工簽相關的申請條件,幾乎年年出新政策。所以對於有申請意向的小夥伴們而言,現在能達到標準就該儘快申請。

移民新加坡是需要未雨綢繆的,政府在工簽和永居項目上都限制了配額,早些申請就能捷足先登。

困難

本地人外國勞工難平衡……

王瑞傑部長曾表示過度依賴外籍勞工不是長久之計

政府考慮在一定程度緊縮外勞比例,目的是希望當政府致力提升新加坡員工技能,以及深化企業能力的同時,建構具有可持續性的外勞政策,使外勞能輔助新加坡勞動力

圖片來源:The Business Times

但此政策可能會增加公司人事成本,特別是在目前經濟成長趨緩的情況下,為企業帶來壓力。僱主可能透過提高員工生產力,或是自動化來因應外勞緊縮政策。

在新加坡,S准證定位為中階技術人員持有,低階技術人員則給予工作準證(work permit,簡稱WP),目前S准證最低薪資為2300新元。

在過去三年,S准證與工作準證持有者,每年增長約3%,其中S准證增長幅度達到5年新高。2018年新加坡總人口大約560萬,其中外籍勞動力約137萬

今年的新加坡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18日公布,目前尚不清楚去年所公布的「降低服務業的外勞比例」會如何具體落實,而今年新加坡對於外籍勞工的相關政策,還會不會繼續變動。

雖然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1月6日在國會上談及競爭平衡,表示新加坡本地人與外國勞動力的平衡是政府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明確表態政府不能打開閘門淹死新加坡人,也不能關閉國門,拒絕外國人進入勞動力市場。

然而按照「更新公平考量框架」這一舉措所釋放出的信息,看來近期新加坡的外國人才引進政策,完全沒有可能放寬的信號。

外勞,

真的「威脅」到了新加坡人嗎?

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新加坡就業人數增加了近6萬人,本地的PMET(專業人員、經理、高管和技術人員)工作比例也增加到近57%,是世界上最高的比例之一。

在此期間,本地人的實際月工資增長率為3.2%,高於前三年的2.4%,高於美國(0.5%)、日本(0.8%)和德國(1.2%)等大多數發達經濟體

新加坡因為擁有全球領先的中小學基礎教育、歐美名校絕佳跳板、世界第一護照等優勢,很多人通過工作準證開啟移民新加坡的第一步,除了本地居民(SC)和永久居民(PR),外國人一定要有準證才能在新加坡長期停留。

新加坡人的教育水平在亞洲區數一數二,是因為新加坡自立國以來一直有系統有計劃地將本地人口「升格「。加上社會福利充足,人人有保障,基本生活開支不高,本地人大多不願「屈就」顯得低端的工作。

所以在新加坡人的眼中,巴士司機一定是外地人,本地人最低限度都要做管理工作。

然而現實是,作為其中最低一級的「WP」,這一類人群連為家屬申請附屬簽證的資格都沒有,如果一直用WP在新加坡工作,基本上是不會有機會獲得永久居民甚至居民身份。

新加坡一直是在用簽證條件告訴這類移民們:「我們的城市需要你的勞動力,但我們不想你成為一分子。」

然而城市中眾人各工極細,每一個人的生活其實都靠其他很多人的服務支撐著。

每天出門起,賣早餐的阿姨、在月台指揮人流的大叔、每天來公司的清潔師傅、瑜伽中心的服務員,和數不盡的我沒有看見的後勤人員……

如果這個城市沒有他們,所謂的「高層次人才」們就要每天自己做早午晚三餐,自己抹台,自己清理上手用過的瑜伽席,甚至要自己維修、撿垃圾,這樣的生活也「高端」不到哪裡去吧?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