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低利率加劇了歐元區泡沫風險,德國慕尼黑目前是2019年全球最被高估的住宅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泡沫風險領域高峰。
新加坡的住屋房價則屬於公允價值。在24個被評估的主要城市中,唯有芝加哥的房地產處於被低估的領域。

瑞士銀行全球財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辦公室日前發表研究調查報告時指出,與2018年的排名相比,在2019年進行分析的主要城市住宅房地產價格中,共有10個城市的排名有所調高,九個城市則向下移,五個城市維持不變。
相對另外20個城市,新加坡、波士頓、米蘭和杜拜的房地產市場皆屬於公允價值。本地住宅房地產指數曾經從2017年的0.32,上升37.5%至2018年的0.44指數值。
但報告指出,我國2017年中至2018年中的短暫住房繁榮時期已結束。監管措施限制了價格增長預期,促使市場保持在公允價值的範圍內。有鑒於此,相對2018年,我國2019的房地產泡沫指數值只微漲2.27%。
根據報告,指數超出1.5意味著該城市的住宅房地產價格已出現泡沫風險。指數如果低於1.5但高於0.5,或與後者持平則屬於被高估領域。公允價值是介於負0.5至0.5,被低估的房價指數則介於負1.5至負0.5。
與2018年的情況相比,今年許多城市房地產的風險指數變動頗大。溫哥華的風險雖有所下跌,但仍未脫離泡沫領域。巴黎和法蘭克福的風險指數則雙雙上揚,首次進入泡沫領域。
反之,倫敦泡沫風險跌幅略大些,四年來首次降至被高估領域。與倫敦同屬被高估領域的城市,風險跌幅最大的城市依序為特拉維夫、雪梨、紐約、斯德哥爾摩和舊金山的房價。
買家無法滿足融資所需是城市房價最大風險之一

瑞銀財富管理公司環球投資主管哈菲爾(Mark Haefele)認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對城市住房需求的影響已超出利率下降的影響。但歐元區部分經濟體卻是因為低利率的緣故,才把房地產估值推入泡沫風險領域。」
瑞銀財富管理全球房地產主管薩普特理(Claudio Saputelli)說:「全球性的利率下跌將無法挽救房地產市場。對許多買家而言,許多城市的房貸利率不再是主要的挑戰;他們面對的是無法滿足銀行融資要求所需的資金。我們認為,這才是城市房地產價值的最大風險之一。」
擁有房地產曾是積累財富的致勝之路。然而報告指出, 由於許多人的經濟能力已無法應付城市生活, 許多城市對他們而言正逐漸地失去吸引力,而人們也更傾向於郊區的工作與環境。
雖然支撐城市號召力的元素猶在,如各國的城市化、數碼化變革等,但城市物業價格上漲的趨勢已不能像以往那樣被視為理所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