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飛機麻煩事兒多!新加坡開啟飛機安全知識惡補模式...
最近,東南亞的天空不怎麼太平!
各種關於飛機安全問題的事件層出不窮...
先是印尼獅航空難,189人全部遇難...


緊接著,還是獅航,一架原本欲起飛前往印尼雅加達的獅航客機,在機場準備起飛時意外撞上一支燈柱,導致客機左翼突然扭曲斷裂,飛機隨即緊急中斷了起飛
。據悉機上當時共載有143名乘客,因為起飛時客機速度並不快,所以機內乘客只是受到了驚嚇,並未發生重大傷亡事件。

獅航作為廉價航空公司在過去數年裡,事故較為頻發,使其「惡名」在外;但如現在這般接連發生兩起安全事故,也是前所未有...
以後還有多少人能信任獅航...
而作為全球楷模的新加坡航空,最近煩心事兒也不少...
先是新航從洛杉磯往新加坡的首航班機,啟航40分鐘後機組人員發現引擎油儀表出現錯誤...
緊急折返回洛杉磯機場...

接著就是最近在島上傳的沸沸揚揚的六架飛機,因為「堵機」事件無法降落...
昨天,小圈兒已經對此事進行了BB..
新加坡民航局也是趕緊動手,開始了新一輪安全知識的普及...
這也是為了配合馬上到來的旅遊旺季,新加坡民航局也在網站及社交媒體上發起宣傳運動,提醒乘客應注意機上的各種安全事項。

畢竟很多乘坐飛機的小夥伴很少去關注這些安全知識!
其實說常識應該更準確!
比如——
飛機起飛降落前為什麼要打開機窗遮屏(也叫遮光板)?
為什麼一定要包隨著包包放在椅座下面?
出現緊急狀況救生衣是在飛機里充氣?還是出倉前充氣?
像安全帶不應系在腹部,而是在胯骨部分,否則飛機遇上衝擊力時可能容易受傷。
...
等等這些,有多少人清楚呢?

今天小圈兒就借著這次東風,和各位圈友一起詳細學習下飛機上的那些安全常識:
飛機安全有九大定律,而這九大定律也是最容易被誤解,或者乘客最不在乎的常識問題:
定律一——
起飛和降落時要調直座椅靠背,並收起前方桌板
起飛和降落時是飛機運行途中最危險時刻,機組人員會要求要調直座椅靠背,並收起前方桌板,目的為了讓有突髮狀況時可以最快的速度逃生。
定律二——
起飛、降落時要開啟遮光板
根據統計,飛機起飛和降落時13分鐘其實是失事率最高的時候,打開遮光板目的是方便機組人員和乘客們,可以在第一時間判斷飛機外面的狀況。就是讓你看到情況
定律三——
隨身行李必須放在座位底下
若是不將隨身行李放置在座位底下,飛機遇上氣流顛簸時物品可能會滑落至走道,造成他人絆倒受傷。
定律四——
起飛、降落時不能使用手機
通訊器材所發出的無線電波,有可能會對艙壓、導航、磁向以及地空通信等系統造成影響,導致駕駛誤判而引發危險。以前國內航空公司都是要求關閉手機,現在則改成可以使用飛行模式了。
定律五——
救生衣不能在機艙內就充氣
在機內太早充氣,鼓起的救生衣不但可能阻擋通道,更重要的是,如果飛機入水,已充氣的救生衣會讓乘客浮起,就無法潛入水中找尋出口逃生。
定律六——
逃生時不得攜帶銳利物品
銳利物品易將逃生的滑梯刺破,因此身上有銳利物品及高跟鞋,在逃生時都必須捨棄。
定律七——
不能帶榴槤上飛機
具有特殊氣味、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水果常常被航空公司拒於門外,因為機艙密閉空間,強烈氣味會影響其他旅客。
定律八——
光腳不能上機
這點與不能帶榴槤上機原因相似,因有些人的腳會發出異味,影響其他乘客,此外遇上緊急狀況逃生時也容易受傷。
定律九——
行動電源、備用鋰電池不能託運
充電電池有引爆的危機存在,因此會要求從託運行李中取出。而這項規定常有的乘客會疏忽,被地勤人員要求改放隨身行李內。

還有!
登機後應該注意觀察機艙內的環境,並通過閱讀飛行須知和觀看機上安全演示錄像,了解飛機構造和各個安全救生設施。


一般情況下,飛機上常見的救生設施包括:應急出口、應急滑梯、救生艇、救生衣、應急供氧、滅火設備、應急救生電台以及自動發報的呼救裝置、應急照明、食物、飲料等
飛機上空姐和空少顏值都不是很差,所以在講述安全須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聽,別把自己當老手...
畢竟有句話叫「淹死的八成都是會游泳的人...」
一次說的太多,怕各位小夥伴看著長長的文章厭煩,今天就先說說常識,明天再侃侃一些急救的方法,覺的不錯,記著給小圈兒點個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