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在疫情早期就迅速採取控制疫情的措施。
新加坡的中國人社區,是僅次於馬來西亞人的本地第二大外國人群體。本地有將近40萬名中國人,在學術界、商界等不同領域內,還有一些從事著藍領工作如建築業和服務業。
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擔心著依然身在中國的家人。疫情期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來新探親的中國人

來自山東的侯先生去年11月來到新加坡,探望當廟宇經理的兒子以及兩名孫女。原本只打算住兩個月,豈料碰上疫情,如今已逗留了3個月。
侯先生說:「我住的村子離青島機場有600公里,現在還回不了家,因為沒有交通工具可乘,我延長了新加坡簽證兩次。」
據新加坡媒體報道,2月1日至17日期間,移民與關卡局批准了約9700份申請,讓中國護照持有者的短期探訪准證延長1個月。
在新打工的中國人

位於牛車水的東北美食餐廳員工都戴上口罩,店裡也定期消毒,希望顧客能夠放心。(聯合早報)
由於疫情爆發後,新加坡人多選擇減少外出,在馬里士的一家按摩院,有技師表示:「以前,我們11個人工作12小時,現在,我們每天只工作4、5個小時。」
工作時間雖然減少了,但讓本地中國人比較安慰的是,這場疫情讓許多人與中國的家人和朋友走得更近了。
在本地擔任按摩技師的李小姐說,現在每天會花1個半小時和她的父母和親戚聊天。來自武漢的林先生每天都通過社交媒體與武漢的父母和朋友保持聯繫。
攜手對抗疫情

牛車水美食街
隨著世界各地的衛生專家競相尋找疫情的治療方法,逐步發現更多關於病毒的信息,大家都感到情況正在好轉。
來自浙江的劉女士說,與新加坡朋友與同事討論疫情,讓彼此都有了更好的了解。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她曾回中國過年,本月10日才返回新加坡,目前還在休14天的缺席假。
「同事們都很支持我,會問我身體還好嗎,甚至主動給我送飯。」劉女士說:「其實,全世界的人都在一起攜手奮鬥對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