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有效應對恐怖主義與海盜,在軍力投放之外還需情報分享,這就凸顯國際合作的重要。相較以前,新加坡當下更注重外交與軍事的協調性。

在樟宜海軍基地部署的美軍瀕海戰鬥艦「蒙哥馬利」號
早在老布希總統執政時期,新加坡軍方就與美國國防部簽訂協議,讓美軍使用星國的三巴旺(Sembawang)基地作為後勤補給中心。2000年,星國又將樟宜基地提供給美國海軍第7艦隊使用。由此,樟宜成為美軍自撤出菲律賓蘇比克灣後,在東南亞開闢的第一處可讓航母停泊的前進基地。從2013年起,美國海軍最新型的瀕海戰鬥艦進入樟宜基地執行常態部署。2019年7月6日,美軍獨立級瀕海戰艦「蒙哥馬利」號(LCS-8)進抵樟宜基地,在時隔18個月後,恢復在印太地區的作戰部署。
2004年,新加坡聯合大馬、印尼海軍,三國一起展開名為「MALSINDO」的馬六甲海峽巡邏行動。次年,泰國亦加入,正式明確馬六甲海峽巡邏隊(MSP)的機制,四國共同打擊海盜。

在新加坡海域巡弋的新加坡巡邏艦
星國的第三代軍隊還轉變思維,積極投入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助(HADR)行動。伊拉克戰後重建、南亞大海嘯救災、阿富汗和平支持、尼泊爾震災等,都能見到新加坡軍隊的身影,這也間接提升了星國的國際地位和發言權。
印度洋-太平洋是大國開展全球戰略競爭的首要地區,而新加坡處在區域衝突熱點內,星國的「海豚」戰略正面對著更多更大的挑戰。

新加坡自行生產的「波尼克斯」步兵戰車
那麼,新加坡第四代軍隊會是以什麼動物為師呢?有軍事專家建議學「蜜蜂」,蜂群擁有高度組織能力,可分群攻擊敵人;或者是借鑑「章魚」,章魚既可運作中樞系統,又有靈活強大的觸手,都符合星國軍隊的作戰特性。
但無論是「蜜蜂」戰略還是「章魚」戰略,可以肯定的是,下一波星國所啟動的軍事革命(RMA),都將會以AI為基礎,搭配各種先進軍事技術,包括無人機、機器人等。有新加坡防務專家稱,屆時傳統動物恐已無法代表,「鋼鐵俠」或許更符合未來的世界軍事變革大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