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坊外觀。 (檔案照)
(新加坡24日訊)一項新加坡人對新加坡本地歷史地標看法的調查顯示,儘管牛車水珍珠坊熟悉度名列前茅,但外在吸引力和重要性墊底,報告就指出年久失修和負面事上件常報有關。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去年針對分析,分別為49歲及以上者、29歲至48歲者,以及18歲至28歲者。針對個別地標的熟悉度、知識、共同記憶、外觀吸引力和重要性評分。當中,魚尾獅塑像、樟宜機場控制塔和植物園除了廣為人知,亦是三大地標。
研究報告也對部分地標進行分析。像牛車水的珍珠坊,就熟悉度而言三個年齡層的結果皆名列前茅,甚至排進前五,可是在重要性和外觀吸引1515名國人展開調查,讓不同年齡層國人對本地53個歷史地標發表看法。調查將結果分為老中青三個年齡層力上幾乎墊底。
外觀部分,三個年齡層給予的平價介於46-48名,而重要性則介於36-43名。即使是像49歲以上族群,對珍珠坊有許多深刻回憶,但在那兩項指標都有奇差表現。
報告就分析道,地標是否與時並進,繼續和新時代接軌會影響公眾看法。以珍珠坊為例,儘管在全盛時期是很現代很壯觀的建築,但隨著其他新的購物中心崛起逐漸失色。

珍珠坊多次因電梯問題上報。 (檔案照)
科學館為共同記憶
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18-28歲還是29歲-48歲的受訪族群,都將新加坡科學館列為最重要地標的第三位。另外,像是共同記憶的部分,科學館是18-28歲族群的冠軍地標,而29-48歲的則在第二位。
報告指出,從這兩個族群受訪者的回答中,不難發現都會提到在求學時期,會在學習之旅到過科學館,因此增加了該族群對科學館作為地標的認同。相對的,49歲以上族群並未經歷過校園學習之旅,因此科學館在各項指標排名都偏中段或後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