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飯攤老闆瞄到老哥哥(右)右腳的拖鞋一邊斷了,就把剛買的涼鞋脫下來給他穿,打烊後自己赤腳搭地鐵回家。(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8日訊)多走一里路,幫人幫到底!住在垃圾屋的一對七旬兄弟,到牛車水吃免費雞飯,老闆看哥哥拖鞋已穿斷,竟把剛買的涼鞋脫下相送。
因打烊後深夜買不到鞋,老闆乾脆赤腳搭地鐵回家。一名退休社工知情後,前午親自家訪五小時,勸老兄弟清理垃圾,還準備持續上門改善家居環境,帶他們申請政府補助。
熱心助人的雞飯攤老闆(42歲)和退休女社工(63歲)都不願具名。
送鞋一幕發生在麥士威熟食中心某雞飯攤(該處有七家雞飯攤),時間是兩周前的10月23日(周三)晚上8時左右。
雞飯老闆受詢時透露,老兄弟每周至少三天到雞飯攤用餐,他都免費招待,附送一杯少糖咖啡。
「老弟弟說,他們經常只是早上吃麵包撐一整天,老哥哥耳朵也不靈光,雙腳有點發黑。當晚我瞄到老哥哥右腳的拖鞋一邊斷了,他還拖著走路,我很奇怪沒人發現,我覺得很難過,就把剛以20元買的涼鞋脫下來給他穿。」
當晚他一直光腳開攤到10時許,附近鞋店都已打烊,只好赤著腳搭地鐵回兀蘭住家。
女社工聽說老闆送鞋事跡後,昨午親自到錦茂家訪五小時,深入了解老兄弟情況。
她透露,陳姓七旬兄弟家住錦茂三房式組屋,一度垃圾堆到天花板,曾有義工去打理,但如今兩個房間和客廳仍堆滿雜物。「房間不能睡,家裡的洗衣機和冰箱都壞了。哥哥在客廳鋪草蓆,弟弟在狹小的晾衣間打地鋪。」
她說,當時弟弟出門幫人賣報紙,哥哥一人在家。取得信任後,她給哥哥一些現款,讓他去買食物,並表示會繼續上門,幫他購置簡單的沙發和電視,但要哥哥承諾清理垃圾。
「他說東西不捨得丟,要慢慢再看。我發現他的腳有血液輸送問題,但他沒看醫生也沒吃藥。我過後到設在附近聯絡所的國家福利理事會跟當局溝通,發現這對老兄弟可以申請一些政府補助,我準備多來幾次,協助他們改善家居環境,辦手續申請援助金。」
當年承諾阿公要照顧老人家
為實踐對阿公的承諾,雞飯攤老闆半年來每天半價讓老人家吃飽,每周三「無限期」免費讓百名老人吃兩餐。
老闆說,他19歲就幫阿公在兀蘭一家咖啡店賣雞飯,謹記阿公要他「有能力就要多照顧老人」的教誨。過去20多年,他陸續在不同雞飯攤打工,也跟酒店大廚學藝,今年4月創業,到麥士威熟食中心賣雞飯。
6月初開始,他每天讓建國一代或立國一代以半價1元5角吃雞飯,還分發百張優惠卡,讓老人家每周三到攤位免費吃兩餐。他特別關心老兄弟,每餐都免費,甚至讓他們打包回家。
他坦言自己能力有限,能幫的就這麼多。「這裡月租4000多元,自己一個人頂,往往一個月只凈賺千多元。創業後每天工作16個小時,沒時間陪孩子老婆,但萬事起頭難,希望未來好轉,可以請更多老人,每周一天到租賃組屋送飯和乾糧。」
每周三來領免費餐的洪德記(78歲,退休小販)說:「攤主送餐很大方,從來不臉臭臭,還會跟老人家說,過馬路要小心。雞肉和飯給很多,有時還給雞腿肉,也有給塑膠袋、湯匙、筷子與盒子。」
單身的鄺姓女士(73歲)也說,她每周三從惹蘭紅山過來享用。「攤主長期幫助老人家很難得,雞飯很好吃,雞肉也很軟嫩。」
退休女社工 盼鄰居能付出更多關愛
退休社工說,鄰居應付出更多關愛,義工也應集中資源,從根源解決老人家的問題。
女社工說,陳姓老哥說,他感覺鄰居和街坊「看不起他」,所以常跟弟弟去牛車水老家附近走走,也因為感受到雞飯攤老闆的關心,有空就去吃免費餐。
她也透露,昨天發現已有兩組義工定期上門,一組定期來聊天的友伴,另一組會幫忙拿衣服去洗。「但老人家的問題沒有從根源解決,我建議大家坐下來談,多走一步,了解問題癥結,集中社會資源。」
這名去年退休的女社工說,她1973年加入當年的福利部,多年來都在前線做家訪,處理過好些垃圾屋個案。
「我深深感覺,要從根源解決問題,政府和社工應隨時修訂和落實政策,義工也應更有耐心,鄰居更要付出更多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