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胡旦旦
單位 | 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
專業社會工作是起源於歐美慈善事業的舶來品,致力於幫助他人及其解決問題。20世紀50年代以前就已傳入中國,1952年的院系調整被取消;又從20世紀80年代恢復社會工作專業以來,這標誌著社會工作教育在中國內地開始恢復。
在港台和歐美已開發國家已經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在我國內地仍屬於新生事物。源於社會工作在回應社會問題,參與社會創新治理髮揮著日益重要的功能,也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推動。至今,全國已有200多所高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
筆者自2008年開始進入大學學習社會學,2012年攻讀社會工作碩士,至今已有6年理論學習基礎和4年多深圳本土實務工作經驗,見習足跡遍布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新加坡。
本文試圖從中國大陸(深圳)、香港、台灣和新加坡兩國四城的社會工作發展背景與現狀,進行一個縱向和橫向比較,以引發對於深圳社工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思考。

陽光媽媽團隊合影
兩國四城社會工作發展史及現狀簡述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和韓國,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社會工作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發展這一基石。而研究具有六七十年社工發展史的地區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有利於指導我們深圳社工找准當下及未來發展定位。
(一)中國深圳
內地社會工作恢復發展,得從1988年說起,當時民政部資助北京大學100萬元,設立了改革開放後第一個社會工作專業,開始了重建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進程。
深圳呢,於1992年12月,深圳市成立社會工作者協會。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頒發《關於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會工作發展的意見》及七個配套文件(簡稱「1+7」文件)。經過多年的探索,深圳已初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工作模式。
目前,深圳有2所院校開辦社會工作專業全日制教學,包括深圳大學和深職院。深大社工系教師易松國於2007年創辦了深圳第一家的社工機構——鵬星。到2018年,深圳註冊社工機構近200家,註冊社工人數約有8000人,並且形成了「一線社工——督導助理——初級督導——中級督導」四級人才梯隊。
目前,深圳社工服務已覆蓋全市各區、街道和社區,累計通過1700個崗位、480餘個項目及1050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社工本科畢業生從事一線社工的月薪4500元/月起。
筆者目前在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負責運營的深圳市婦女聯合會「陽光媽媽」服務項目,至今已有三年半的時間。而該項目已有11年的發展史。
(二)中國香港
香港社會工作的發展肇始於19世紀末的民間慈善服務,成熟於20世紀中後期。香港特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造就了香港社會工作別具一格的特色。
20世紀70年代社會福利隨經濟快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社會福利私營化的開始;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懷抱,社會福利發展的轉弱,社會工作在解決社會問題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香港地區,社會工作者,必須先修讀由香港社會工作者註冊局及香港學歷評審局共同審批的高校社工課程,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讀完這些大專、本科或碩士程度的社工課程,就可以申請成為「註冊社工」並從事社工行業。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參訪
2012年,筆者曾到香港協青社進行為期一周的見習,並參與「深宵外展」服務。我們接到一位媽媽的電話,半夜11點,我們驅車出發去幫這位媽媽尋找離家出走的女兒。
夜色中到香港,街頭、廣場有許多有家不回、或者無家可歸的青少年,被稱之為「夜青」或「邊青」,可以試想一下香港發達的「古惑仔文化」。阿sir(警察)管不過來,社工則成為一支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補給力量。香港政府允許社工機構公開甚至街頭募款。地鐵、街道上隨處可見社工宣傳元素,更有機構聘請名人代言。
根據2017社署資料顯示,助理社會工作主任(學位社工)起薪點約3萬港元,社會工作助理(非學位社工)起薪點約2萬港元。
(三)中國台灣
台灣社會工作並非像英美等國通過民間部門自發性組織而形成,而是通過作為執政黨的國民黨和政府當局的經營決策而形成,隨之全面性地展開(鄭怡世,2006:101)。林萬億(2002)認為,台灣社會工作的形成,以社會救濟和民眾組織訓練為主。
可以說,台灣社會工作的產生的發展,經由三個階段,包括「黨政催生」「黨政主導」到「專業地位的建立——體制內主導」,再到多元化社會工作參與回應廣泛、多元社會需求「社會導向」。
始於1965年,「行政院」頒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規定設立社區服務中心,由社區居民推薦熱心公益的人事組成理事會,並僱傭受過專業訓練的社會工作人員,負責推進各項工作。
1987年台灣省政府在澎湖縣設置社會工作員,完成全省體制內社會工作建制。80年代以來,制定和修訂包括「殘障福利法」「老人福利法」「少年福利法」「社會救助法」等各類社會政策和立法。

台灣社工辦公室
發展於9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1999年「9·21大地震」以及進入21世紀後台灣經濟陷入不景氣困境,台灣當局檢討社會組織管理政策,加快向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合作治理模式轉變。在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中,台灣當局特別注重以立法規管和保障社會組織的權利與義務。民法總則對「社團法人」、「財團法人」進行了規定。
此外還有十多種免稅法規,也專門設立了《社工師法》、《志願服務法》、《公益勸募條例》等法規,各種專門的法律法規讓社會組織發展有法可依,而不同地區的社工發展都被寫進政黨競選綱要中,有專人督辦政府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引自:廣東社工公眾號)
當下,台灣社工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初級為剛參加工作的大概為7000-8000元/月,獲得證書再加500元/月。
(四)新加坡
新加坡於1965年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於1952年便於位於新加坡的馬來亞大學招收了第一批共8個人攻讀社會工作證書課程的學生(Wee,2002)。
其實新加坡早期的社工行業也經歷過社會認可度低的階段。讀社工,做社工,是學習成績不佳被迫選擇的無奈舉措。
不僅社會對社工不認可,學生本身和從事社工行業的同工們也對自己的專業認可度低。然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新加坡社工逐漸實現專業化、體面化,並獲得社會的逐漸認可。
在之後的50多年時間裡,新加坡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得到不斷的鞏固和發展,也相繼培養了社會工作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大致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專業社會工作逐漸發展起來。可以說,政府和民間團體在社工發展過程中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1990年,新加坡政府對社會志願團體進行財政支持和間接扶助。
如今,新加坡人口約有500萬,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已經成為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目前共有9所公立高等院校。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躍科技大學2所高校可以提供社會工作專業教育。

2016年,新加坡社會工作人才規模達到76萬,其中持證人數近30萬;國內各界提供社會工作崗位超過20 萬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到6600餘家。
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局自2011年為社會服務專業人員制定薪金指導原則以來,社工的相應起薪建議則是2011年的2400元、2012年至2014年的2760元,到2015年的3040元以及2016年的3160元。
據筆者2018年9月到新加坡實地調研,了解到社工本科畢業生從事一線社工的月薪為3400 新幣,相當於17000元人民幣。
對深圳社會工作的啟示
通過縱觀兩國四城社會工作發展簡史及現在,筆者認為對於深圳社工最重要的啟示為:提升社工自我認可度,側重精細化個案服務,正是下一步工作布局的出路。
新加坡有五十幾個家庭服務中心,大多數按照政府組屋劃分服務單位,所以公民知道到哪裡求助。社工機構之間,家庭服務中心之間也會根據服務地域、服務領域,相互進行服務對象轉介。一個家庭服務中心平均有二十個員工,個案量要求最多,社區活動和小組要求較少。
一年平均達三四百個案案件,最低要求是240個個案。政府規定,平均每3個月須與案主(新加坡習慣稱案主為「客戶」)進行有效面談一次。政府按照機構完成個案的數量和質量來撥付經費,中心經費90%都來自政府。
而政府也對社區社工下沉權利和服務,包括強制服務,例如家暴輔導;另外經濟救助,協助政府組屋申請、經濟救助申請等等。
有學者分析我國內地社會工作處於初級階段的原因有:理念與實踐脫節,政策與落實脫節。

深圳社聯社工作為亞太社工大會參訪點
殊不知,我們這些從業者才是行動主體、故事主角。深圳社工雖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在發展時長上略短,但是我們經過這十年來努力追趕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服務成果。
而且,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國家機器運作和沉澱時間比那些地區長。故,社工從業者不宜總是用「深圳社工尚且過於年輕「、「機構過於依賴於政府採購」、「領導不認可」、「社會不認可」、「待遇太低」等觀念進行外部歸因,從而自我麻痹。
眾所周知,香港社工高收入。殊不知,當下的香港社工是真正做到了「有困難,找社工」。然而,深圳社工購買金額,也正逐步上漲,從起步時的6萬/年、6.6萬/年,到7.9萬/年、再到2017年實現9.3萬/年。據深圳市民政局2018年2月發布的文件稱,2019年有望上調。
筆者認為,作為社工的你怎樣,深圳社工就是怎樣。當社會工作者對於社工這一專業、這一行業、這一職業的自我認可度高,那麼他/她會以更高地投入來達成服務目標,提升服務成效,以獲取與之認可度匹配的自我效能感。
那我們要如何達成目標與成效,歸根結底還要通過精準化、精細化個案管理來實現。初創時期以參加服務人數「人多勢眾」的表面化、單純量化取向正逐步out(過時),把服務對象真正改變和受益的質性服務成效作為導向,也是社工從業者彌補「低收入」這一現實的、源於內心深處的力量。
如果大家都朝著這一方向努力,或許將某一天,上至國家政策、下至社會公眾對於社會工作的評價,也會變得不一樣吧。
作者其他作品:
累計發文20餘篇,總閱讀量4W+,她是怎麼做到的?(內含福利)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