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歲的女兒目前就讀幼兒學前班(Nursery 2)。她近日回家拷問我們:蜈蚣是昆蟲嗎?蜜蜂有多少隻眼睛?
面對她這些天馬行空的問題,我們總是信心滿滿地作答:當然是昆蟲啊!蜜蜂不就是兩隻眼睛嗎?
蟻粉是不是也跟紅螞蟻想到一塊兒去,覺得答案很簡單啊。
沒想到女兒立刻嚴肅地糾正我們:「蜈蚣不是昆蟲!蜜蜂可是有五隻眼睛的!」
我們還不是很相信,偷偷上網查證,答案頓時讓我們愣住,不禁感嘆:竟然連學前班的小朋友都比我們懂得多,真是讓人自嘆不如啊!
1、蜈蚣不是昆蟲

坐落於馬來西亞芙蓉沉香山巔的蜈蚣山。(海峽時報)
蜈蚣不是昆蟲,因為它不符合昆蟲的生物學定義。昆蟲(Insecta)有以下主要特徵:
身體分為三部分:頭、胸、腹
有六條腿(3對)
通常有兩對翅膀(雖然部分昆蟲沒有翅膀)
一對觸角
蜈蚣其實屬於節肢動物們,從系統發育上來說可以算是昆蟲的「遠房表兄弟」。而蜈蚣屬於多足綱(Chilopoda),主要特徵包括:
身體分為頭部和多個分段(沒有明顯的胸、腹分區)
每個體節有一對腿,腿的總數通常為15到177對不等
一對毒爪(由前足特化而成)
簡單來說,蜈蚣的身體結構和腿數遠遠超過昆蟲的定義,所以它不屬於昆蟲,而是多足動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把長相和昆蟲極為相似的爬行生物,都誤以為是昆蟲,而蜈蚣就是其中一種。
除了蜈蚣不是昆蟲外,女兒也告訴我們,有八條腿的蜘蛛也不是昆蟲哦!
2、蜜蜂有五隻眼睛

蜜蜂的五隻眼睛。(網際網路)
我們都知道蜜蜂有兩隻大大的眼睛,而且是複眼(Compound Eyes)。這兩隻複眼位於頭部兩側,由成千上萬個小單位(小眼)組成,負責捕捉大範圍的視覺,比如識別花朵形狀和顏色。
此外,它們還有三隻單眼(Ocelli):位於頭頂,呈三角形排列,主要感知光線強弱,幫助蜜蜂在飛行中保持平衡和判斷時間。
蜜蜂為什麼需要五隻眼睛?那是因為蜜蜂在複雜的飛行環境中需要感知光線變化、辨別目標和導航,因此多眼結構讓它們能夠更精準地執行任務。
聽了女兒教我們的這些有趣知識,紅螞蟻也被激發了對冷知識的興趣,特地精選了幾條與蟻粉們分享~
3、南極洲其實是沙漠

南極的企鵝。(路透社)
南極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違和?
但其實「沙漠」的定義並不是指有大量沙子,而是指一個地方的年降水量非常少(通常低於250毫米)。
而每年南極洲的降水量少於50毫米,而且只下雪,就連撒哈拉沙漠的降水量也比南極大。
所以,雖然南極99%的表面都覆蓋著冰雪,它依然符合沙漠的科學定義!
實際上沙漠有很多種,撒哈拉沙漠這樣沒有冬天的沙漠叫做熱沙漠;南極和北極的一些地區叫做冷沙漠,它們都屬於一種叫做極地沙漠(polar desert)的氣候。
南極空氣中的水汽很少,加上極低的溫度,使得降雨或降雪極其罕見。
南極洲是地球的第五大洲,同時還是幾個洲里最冷、風最強,也是最乾的那個。
地球上90%的冰都長在南極洲,如果南極洲的冰全部化掉,那麼地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整整60米!
在南極只有兩個季節,夏季和冬季。不過就算是在南極的夏季,氣溫也總是在冰點以下。
4、雲其實不是輕的

藍天白雲。天空中飄動的雲彩,雲朵如同一團團棉花糖。(聯合早報)
我們常用「雲高懸在天上,看起來就像輕盈的棉花」來描繪天空中的雲朵。然而,這種「輕飄飄」的印象其實是我們對雲層的最大誤解。
以積雨云為例,一朵積雨雲的重量可能超過50萬噸,相當於100頭藍鯨的重量!
為什麼雲會這麼重?這是因為它們是由無數微小的水滴和冰晶組成的。雖然每個水滴都非常小,但積累起來就十分可觀。積雨雲的範圍可以橫跨數公里,高度達數千米,內部含有大量的水分。
儘管雲的重量驚人,但它們依然能夠漂浮在空中,這要歸功於幾個原因。
首先,雲中的水滴非常微小,每個水滴比空氣輕,因此能夠在空氣中懸浮。
其次,地面的溫度通常高於空中的溫度,導致熱空氣上升,形成上升氣流。這個上升的熱空氣為雲朵提供了一個托力,幫助它們保持在空中。風和熱空氣的相互作用,最終使得雲朵能夠漂浮在空中。
儘管雲可以長時間漂浮在空中,但它也有「承載極限」。當雲中的水滴不斷碰撞、聚合,體積逐漸增大,最終空氣無法支撐它們時,水滴就會下落,形成我們熟悉的降雨現象。
5、彩虹其實是圓的

圓形彩虹是罕見的,因為它需要一些不太可能的因素:天氣條件,太陽高度低(這使得弧線更高)和較高的觀測者位置。因此,它們大多由飛行員觀察到。(NICOLE CAMBERT)
彩虹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圓形,但由於地面的限制,我們通常只能看到一部分,通常呈拱形。
彩虹形成時,陽光通過雨滴反射、折射並分散成不同的顏色,這個過程在水滴中進行,理論上形成的是一個完整的圓圈。
如果你站在一個高處,或者在飛機上,你就會看到整個圓形的彩虹。
其他冷知識
其他有趣的冷知識還包括:
袋鼠不會後退,因為它們的尾巴粗壯,阻礙了後退動作。
人的骨頭數量會隨年齡減少,嬰兒有270塊骨頭,長大後只剩206塊,因為部分骨頭會融合。
北極熊的皮膚是黑色的,它們的白毛其實是透明的,用來更好地吸收熱量。
烏鴉會記仇,它們不僅記得傷害過自己的臉,還會警告其他烏鴉。
牛有「最佳朋友」。研究發現,牛與特定的同伴待在一起時心率更平穩。
竹子是草,不是樹,它屬於禾本科植物。
小時候我們可能都曾在課堂上學過這些科學知識,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壓力增大,加上新知識不斷湧入,很多曾經學過的知識細節都漸漸被遺忘了。
就像有人曾說過的那樣,知識就像過客,沒用到就會悄悄溜走。
相反的,小孩子因為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的「知識庫」反而更新得很快,還能記住很多有趣的冷知識。當我們「被孩子教育」時,其實也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有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