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濱海東的濱海堤壩下其實就是一座海水淡化廠
另外,新加坡也在不斷進行著其他探索,包括像印尼買水,以及「新生水」(NEWater)計劃。
預期到了2060年,新生水將可以滿足新加坡55%的供水需求。加上雨水收集和海水淡化,或可以達成飲用水自給自足。

關於水資源說起來還有一件讓人感到啼笑皆非的事,新加坡向馬來西亞買水時,簽協議時付的價格是每千加侖0.3令吉,但是每天新加坡卻以超出協議規定的數量,以每千加侖0.5令吉的價格,向馬來西亞柔佛反向提供過濾凈化好的乾淨水......
感覺馬來西亞每次都想用水卡新加坡脖子,又好像什麼也沒卡到......

新加坡和新山之間的供水管道,圖源:早報
6)小孩、大人、老年人、腿腳不便的人,新加坡全都要照顧到!
新加坡的公園、運動設施和健身場所對居民通常是免費的,且覆蓋廣泛。
這些設施的建設使用了高品質的運動地面材料、高耐用性的戶外設施,以及現代化的健身器械。此外,公園的綠化和管理也使用了先進的環保技術和智能灌溉系統,讓其能夠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下保持綠意盎然。

為了方便民眾出行,政府在2014年提出要在全島建200公里長的有蓋走廊。
這一點已在2018年達成,有蓋走廊銜接地鐵、輕軌,以及巴士站等,民眾步行乘搭公共運輸再也不用曬太陽了!

圖源:早報
為了照顧更多老年人的需求,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中,就提到了2022年以前要為新加坡的人行天橋安裝29座電梯。
到2040年時,帶有電梯的人行天橋數量將會增加至103個。

還有一點,可能在新加坡住比較久的小夥伴才會發現。
在新加坡,如果某一處地方道路設計「不合理」,民眾「用腳投票」走出了另外一條原本不在規劃里的道路。
那麼在不久後,市鎮理事會往往就會安排人為這條新開闢出來的路鋪上水泥......比如下圖紅圈裡的路,之前就是完整的一片草坪......

這條路原本不存在,圖源:谷歌街景
某種程度上說,新加坡的富裕並不是那麼的明顯那麼的奪目,但老百姓卻是實實在在每一天都在享受著好處的~(至少不像紐約曼哈頓那樣貧民窟的「窮人」與富人區金融大廈的「有錢人」只有一街之隔那樣反差明顯)

新加坡的組屋區和CBD一樣燈火通明,圖源:Dollarsand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