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於2011年步下獅城政壇後,轉身踏上更寬闊的世界舞台,不時受邀出席各類國際論壇,分享他對於世界局勢的獨到觀點,常讓觀眾如醍醐灌頂,獲益良多。
月前,他在台北舉行的「亞太千里論壇」,發表題為《一個新加坡人視角下的兩岸關係》演說,提出「中國人的邦聯模式」。他引用《道德經》的「名可名非常名」,說與其事先立下各種談判框架,不如先擬定一種模糊的共同性,建立溝通互信的基礎,再逐步拓展更廣闊的和平統一空間。
針對民意顯示大部分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他語重心長的作出提醒:這個現狀無法永遠維持,而且時間不在台灣這邊。
他說,對美國而言,台灣只是用來對付中國的一枚棋子,在必要時隨時可被捨棄。把台灣的未來規劃,建立在美國會武力阻擋兩岸統一的幻想上,是十分不明智的。
隨著中美國力與軍力此長彼消,一旦大陸得出結論:美國阻擋不了統一,就會加大對台灣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壓力。屆時,台灣的談判空間必然隨之壓縮。既然如此,不如趁早採取談判主動,為台灣人民爭取最有利的統一條件。
演講中,楊榮文表達了他對台灣的特殊情感,尤其是當年他身患血癌的兒子,通過慈濟協助,獲得台灣人的骨髓配對與捐贈。他說:「我兒子身上有一半台灣的血,也是台灣人。」
正是抱著這份感恩之心,楊榮文的演說讓人感受到他的真摯誠意。然而,他的掏心掏肺,卻引來台灣外交部的強力批判,指其言論「完全與事實不符,認知明顯偏頗,並與區域內多數民主國家的理解大相逕庭。」
即便是楊榮文在演講中一再強調,自己身無官職,所有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台灣外交部仍然上綱上線,嚴厲譴責他「損害台美關係與台新關係的正向發展」,「發表傷害台灣人民感情的不當言論,進而造成台灣社會對立與誤解。」
綠營反擊
同一時間,綠營的「綠衛兵」傾巢而出,對楊榮文口誅筆伐。《自由時報》一連刊登數篇評論,對他展開圍剿,包括「楊榮文完美詮釋何謂恩將仇報」,「再次讓人感受到他處心積慮,要把台灣推向火炕的惡毒」;諷刺新國是「機會主義」,立場一直在中美之間擺盪,然後還建議不如新加坡先和中國組成「邦聯」,如果新加坡民調通過,再來說嘴台灣。"
另有深綠名嘴黃澎孝撰文,劈頭就嘲諷楊榮文一口「新格利噓」(Singlish,即新加坡式英語),指其演講「了無新意」,還挖苦他是過氣政客,同時搬出他當年敗選的歷史,勸告楊榮文「應該好好總結敗選的教訓,謙虛一點,來學學台灣的民主轉型經驗」。
一場嚴肅但充滿善意的高水準演說,被台獨分子亂潑髒水,他們無法就事論事理性討論,只會以詆毀和汙衊方式,對楊榮文展開人身攻擊,這種行徑,正好「完美詮釋了何謂人格卑劣」,髒水最終只會弄臭自己。
還是「亞太千里論壇」的主持人、前台大校長管中閔說得好:「一位外國平民來台演講,台灣政府竟氣急敗壞的反駁,這演講肯定說對了什麼。」
楊榮文受邀赴約,怎麼說也是客人,卻遭到如此羞辱。他若定居在台灣,恐怕還會難逃「查水錶」等各式各樣的刁難。
日前發生的「中山女大學生事件」,也恰好反映了綠營的地痞個性。事緣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到高雄中山大學舉辦講座,一名女大學生向他提問如何解決民進黨的諸多弊案,結果事後竟遭綠營支持者的網暴,連家屬也被肉搜霸凌,引起全島譁然。
藍綠嚴重撕裂
台灣藍綠嚴重撕裂,各派支持者可以因政見不同,在媒體和網上互相批鬥,用盡污言穢語開罵,給對方套上各種難聽的罪名。那個層次,比起大馬的火箭與馬華互懟,還噁心百倍。
難道這就是綠營人士引以為豪的「台式民主」?居然還建議新加坡向台灣學習?是學習如何霸凌和抹黑異議人士嗎?如此低級的民主與自由,新加坡人唯恐避之不及,誰敢領教?
難怪有人說:「來到台灣,才知道文革尚未結束。」這類「台式文革批鬥」,近年來有傳播到大馬的跡象,不少網民在本地媒體的留言,誣衊、抹黑、扣帽子、歪曲歷史樣樣來。你若是認同一中政策、批評蔡英文對美日奴顏婢膝,你就是中共小粉紅、五毛大外宣。即使你不認識對方,彼此亦無冤無仇,也難逃被惡毒辱罵詛咒;讓人強烈懷疑,大馬網絡已被1450的綠衛兵大舉入侵。
一個只會分化人民的領導,一個試圖消滅本身的本身民族歷史、不斷慫恿網軍訴諸下三濫手段的政體,一個連雞蛋供應都處理不好,卻大肆購買軍備欲陷百姓於戰亂的政府,還能夠走多遠?
歷史上有太多例子證明,這樣的政權遲早會被推翻。台灣極權獨派分子的氣數將盡,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