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4年將加強吸引四大增長領域的投資,它們為數碼與人工智慧(AI)、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醫療保健,以及宇航。
經濟發展局於1月30日發布的2023年度報告,新加坡去年共吸引127億新元固定資產投資、每年業務總開支(TBE)89億新元。

一旦全面實施,這些投資承諾預計將創造約2萬個就業機會,每年為我們的經濟增加267億美元。「2024年,我們將重點關注增長型行業的投資機會,」經濟發展委員會總幹事傅美靜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其中包括數字和人工智慧、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醫療保健(包括生物醫學)和航空航天。
一些科技公司在過去幾年僱傭了比實際需要更多的員工後,正在調整規模。「由於競爭激烈,我們估計數字原生公司,尤其是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公司,也將面臨調整。」「然而,隨著各行業大力推進數字化和人工智慧,我們對數字經濟的長期前景仍然充滿信心。"
經發局推動工業活動向低碳轉型
在其他三個領域有不同的新機會。例如,在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領域,新加坡可以發展成為可再生能源服務中心,利用我們在項目開發、融資和研發方面的優勢。除了關注增長領域的投資機會,董事會還指出,將通過幾個方面加強中國作為全球先進位造業的重要節點和東南亞的服務樞紐。
一個方面是鼓勵現有行業的轉型,與大企業合作,通過人工智慧和數字化提高生產力。它還將促進該國的主要工業活動,包括能源和化工行業,實現低碳轉型,探索可持續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新機會,試驗新的氣候技術,並創建與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新業務。
新加坡固定資產投資 美國最多中國縮減
去年,化學工業吸引的固定資產投資最多,占35.6%,比上年提高31.8個百分點。而在2022年吸引高達150億新元固定資產投資的電子業,去年只有約31億新元,占整體的24.2%。
美國仍然是新加坡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來源,連續第二年占比超過50%。排在第二位的是歐洲,占投資的24.8%,高於前一年的21.2%。來自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從上年的8.5%降至2.9%,而在企業總支出中所占份額從37%降至16.6%。
教育局主席方章滿在回答《聯合早報》關於中國企業投資下降的詢問時說:「我們傾向於不考慮一年的波動,因為投資決策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做出決定。」

資訊通信與媒體領域去年未吸引任何投資
「總的來說,我們發現中國公司仍然有興趣在海外擴張。東南亞通常是首選,新加坡可能是考慮的地方之一。」方章文還說,如果中國公司的擴張計劃是建造能僱傭數萬人的工廠,新加坡就不是合適的地方。
如果他們想建立一個國際總部,與世界各地的公司做生意,他們可能會考慮新加坡。此外,在吸引固定資產投資的11個行業中,信息通信和媒體去年沒有吸引任何投資。對此,傅美靜指出,中國從2019年開始禁止新建數據中心,2022年將解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