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的最後爸爸直言
這次文萱學會了很多
一些她在新加坡從未體驗
也無法有過的經歷
他很開心
能夠讓孩子有這樣的經歷




印度,菲律賓
爸媽的祖國
中國女孩回農村體驗
受到了文化衝擊
那菲律賓和印度這倆孩子
就是受到了「文化暴擊」

因為,在菲律賓上學
交通工具這樣的

街景,是這樣的!

印度女孩家鄉的學校,是這樣的!

11歲的菲律賓裔女孩
看到奶奶家的水箱時有點反感
她發現水從這裡來時……
「難怪水的味道有點奇怪」
一個習慣了新加坡氯化水味道的
女孩大聲的說道……

「
菲律賓學校餐廳,只有一個小小的攤位。
7歲的印度裔小女孩
總是忘記關燈和水龍頭
她爸爸的家鄉在印度偏遠山村
小時候每天都要去步行挑水
女兒並不能理解其中意義

「
印度學校教的,吃的只和印度有關。教師很小,很擁擠……這和新加坡不一樣,真是太太太不一樣了!
但是孩子們都有了
非常難得的體驗
發現了在高度城市化
甚至沒有農村的新加坡
難以發現的事情
她們發現,教育來之不易

菲律賓裔女孩表示以前
她上學總想著
為什麼要上學,好煩啊
和菲律賓的朋友交往中
她發現原來上學
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奢侈的事情
是值得被感激的事情

「
「It should be very thankful for that」(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感激)
也發現,食物來之不易
那些在新加坡
她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
其實是來之不易的

原來,父母家鄉並不是到處有超市
土豆和洋蔥是地里長出來的
它們不是來自於超市
而是爺爺奶奶辛苦的耕種

文萱看到殺雞時候
說了一句好噁心
不知道畜牧的辛苦
怎麼會感激食物的獲得?

她們甚至發現,平凡生活來之不易
印度爸爸說自己小時候
家裡連電視都沒有
小女孩說:「我無法想像
沒有電視和沒有iPad的生活
我真的無法想像……」

文萱的爸爸帶她回自己小學
勾起了兒時回憶爸爸落淚
爸爸說著自己小時候
學校沒有空調沒有電
連建新的小學
學生都要自己搬磚自己動手

「
「我不知道文萱能不能感受到…轉眼,20年已經過去了。」
這一次旅程
讓孩子們學會了 感激
你可能無法想像一個孩子
能夠有如此的感受

「
「I am lucky to be in Singapore ,because it’s more easier life.
「我感到非常幸運
能生活在新加坡
在這裡我們生活得更輕鬆
但是我們應該感激
我不會再抱怨了」

最後,看著孩子和
爺爺奶奶相聚
這位菲律賓新移民媽媽感觸深刻
移民這件事真的讓她
經歷了很多艱辛
也失去了陪伴父母的時光
但是她表示並不後悔
自己的犧牲所帶給孩子的一切
讓新加坡成為她的家
除此之外也不能忘記
她另外一個「家」

*以上視頻和截圖來源:5頻道節目《on the red dot》
文萱的爸爸說她現在有兩本護照
新加坡護照和中國護照
到了18歲她要做出選擇
「無論她選擇哪裡
我都會開心
因為她開心我就開心」
網友評論
很多網友表示
這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確實,這樣使孩子受到文化衝擊。我敢說,人們必須經歷過這種情況,消除不同文化的錯誤觀念和偏見,即使是與自己看似相似的文化。

我也希望孩子能經歷這些,學習生活中的困哪。新加坡生活,太縱容,太嬌氣了。

新加坡人應該看看,尤其是父母。(大寫加粗)
引發新移民父母
強烈共鳴



更是道出了那些年我們
移民的利弊得失
艱辛與獲得
為了孩子移民
移民,不得不說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是一條耗時耗力的艱辛之路
移民新加坡,有多難?
把最好的年華
撲在了移民這一件事上
到底為了什麼?
為什麼移民新加坡?
總聽說這麼一句話
「移民的第一代,更多是犧牲」
雖然這話有點矯情
卻免不了自問,值得嗎?
為了下一代移民,值得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但下一代人總要
比我們這代活得好
所以,總要犧牲一代人吧」
一位新移民網友說了
其實也不算是犧牲
人在哪都是在奮鬥的!

圖源:thomas w.
但是,如果能帶孩子看一看
體驗一下家鄉生活
知道我們曾經的艱辛和不易
也是很好的經歷
這樣他們才知道要奮鬥的含義
「畢竟,今天給他們的一切
都是我們奮鬥而來的」
各位椰友怎麼看?
記得在留言區一起探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