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要挑選出全球最適合經商的地方,新加坡毋庸置疑名列前茅。在我們發布的金融複雜度指數中,新加坡也被選為世界上財務合規最直接的國家。
(這篇文章最初刊載於Global Trade雜誌。)
許多公司都將新加坡視為他們在亞太區的「家」,所以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我們相信,近期的趨勢和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業者在新加坡成立公司。
新加坡顯然並沒有滿足於現狀,為了吸引特定行業的投資,新加坡政府繼續作出改變,改善整體營商環境並進行調整。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近推出的可變動資本公司(VCC)架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VCC將顯著提升新加坡作為基金註冊和管理中心的吸引力。管理多個子基金的投資者可以透過VCC更容易進入和退出基金市場,並簡化了會計程序。
不久之前,新加坡修訂了在當地上市的房地產信託的稅務待遇,料進一步鼓勵這一資產類別的發展。為了促進未來重點行業的發展,如金融科技和綠色建築,當局也推出了許多鼓勵措施和支援的基礎設施。
本年8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發布了最新的2018年《企業管治守則》,目的是支持可持續的公司表現和創新,並加強投資者對新加坡資本市場的信心。
良好的基礎
除了良好的營商政策,新加坡擁有龐大的私人財富與眾多的高凈值投資者,這意味著投資者可受惠於正面的融資環境和大量的本地人。新加坡的超級高凈值投資者人口預計會在2026年增長40%,超越倫敦和紐約。
然而,新加坡本身也面臨挑戰。新加坡政府一直收緊聘請外國行政人員的程序。此外,對於反洗錢和了解您的客戶(KYC)程序的監控也變得更加嚴謹。公司在當地開設銀行戶口時,可能會涉及比預期中更複雜的程序。
但即便這些挑戰也有相應的優勢。新加坡穩定和高素質的生活,在吸引和雇用符合政府規定的標準的外國人才方面一直沒有問題。部分銀行的嚴格審查,也證明了當地金融體系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使投資者更放心交易和存放資金。
善用網絡
新加坡的另一個獨特優勢,就是它可以作為「進軍東協的門戶」。東協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新加坡是東協的成員國之一,從地理位置來看也處於東協的中心。東協在2030年預料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的經濟體,亦是中產階級崛起的所在地。憑著高度發達的基建和卓越的連繫,新加坡必然成為公司擴張至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理想地。
但是,值得留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周邊國家的監管和合規準則都與新加坡一樣。這意味著,想要利用新加坡作為入駐東協門戶的潛在投資者,仍需要在東協尋找網絡廣泛、且在當地有據點的夥伴,協助規劃公司發展策略及應對東協相對濃厚的官僚主義。
若一開始就與一名夥伴合作,投資者能以更快和更有效的方式建立新加坡公司的架構和接下來的營運,進而發掘東協帶來的巨大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