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當違法小販也不申請援助 社會服務組織:兩因素造成

阿嬤當街賣生雞肉,義順集選區議員陳澮敏說,他們已同這位阿嫲接觸,並了解了她的情況。(圖:曾琬瑜)
無論是在地鐵站外無照賣紙巾,或是當街售賣生雞肉,本地有不少弱勢族群寧可違例賺錢,也不願意申請經濟援助。自食其力雖好,但違法的代價可大可小,社會服務組織就表示遇過不少類似個案,而自尊心和信任感不足是他們拒絕援助的關鍵所在。
《8視界新聞網》日前報道一名八旬阿嬤在北部鄰里區的街邊售賣生雞肉。新加坡食品局答覆記者詢問時表示正在調查此事,並強調不當處理肉類食品或引發食安問題。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當局要求肉類銷售商申請執照,並且遵守良好的冷鏈管理習慣。當局也會進行檢查,確保符合要求和食品安全標準。

阿嬤拒絕義順基層組織的幫助。(圖:曾琬瑜)
議員向阿嫲了解情況
義順集選區議員陳澮敏在回復《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說,他們已同這位阿嫲接觸,並了解了她的情況。
陳澮敏說:「她不知道食品處理風險和可能引發的衛生問題,好在我們向她解釋後,她同意不賣生雞肉。我們也向她提供幫助,但她拒絕了。」
她提到,義順基層組織將繼續與阿嬤接觸,並在需要時為她提供幫助。「我也感謝義順居民向這位阿嬤購買生雞肉時所表現出的善良和同情,以及鄰近巴剎攤販的耐心,體現出每個人都在互相關心和相互支持。」
據了解,阿嬤是在兩個月前停止清潔工的工作後,才開始賣生雞肉。據阿嫲說,她的兒子每個月會給她250元生活費,但這筆錢不夠用,而她也拒絕申請經濟援助,寧可這樣賣雞賺錢。
不只是她,記者日前走訪勿洛地鐵站時碰到的幾名無照紙巾小販,全都沒有向當局申請援助。

本地有不少弱勢族群寧可違例賺錢,也不願意申請經濟援助。(圖:曾琬瑜)
義工經常被拒絕
獅子樂齡之友協會(Lions Befrienders)執行董事黃秀琳就感受到,不是每位樂齡人士都願意敞開心房接納援助,他們的義工也常常被拒絕。
當義工們挨家挨戶探訪年長人士,鼓勵他們到樂齡活動中心時,就有試過敲了十個門,但只有兩個開門。她說:「開門的人還未必聽你說,一些不但拒絕幫助,還會罵人。」
她認為,他們之所以會拒絕,與年長人士的心態和生活背景息息相關;首先,是自尊心作祟。她解釋道:「他們會想『免費的我才不要』,或者『我為什麼需要你的幫助?我可以自食其力。』這類比較自我和對自己很自豪的心理。」
其次,就是缺乏信任感。隨著詐騙案激增,年長人士常常接到「不要相信陌生人」的防騙信息,所以當陌生的義工上門熱絡地要他們加入活動時,他們就會起疑心和有所防備,拒絕所有幫助。

一些弱勢群體缺乏信任感,所以選擇拒絕幫助。(圖:曾琬瑜)
需要以誠意打動對方
面對拒絕,黃秀琳說,需要以「客制化」的方式了解每位樂齡人士的需要和喜好,才能讓他們敞開心房接納你。她舉例:「就像一名年長人士的孩子在國外長居,他說很想念孩子,我們就會幫他下載WhatsApp,教他如何使用,他們就會覺得我們是真的要來幫助他們的。」
協會的企業傳訊經理梁錦慧則說,一些個性內向的年長人士對不熟悉的人就會拒絕交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繼續嘗試保持聯絡,一次生兩次熟,以誠意打動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