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個繁榮的都市,也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國家。截至2021年6月,新加坡的總人口數目為568萬人,其中不乏心懷創業夢的人。從2003年至2016年,科技創業者人數從2800提升到了4300。
新加坡創業環境
為了推廣本地創業,新加坡政府也出台了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新加坡事業機構(Enterprise SG)實打實的通過經濟補助,如Startup SG Tech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給創業者提供啟動金;還會定期安排技能培訓活動,鼓勵國人創業。
在2015的「科技創業大會」(Techventure 2015)上,維文醫生宣布了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負責的初期創業基金計劃(Early Stage Venture Fund),將撥出4000萬新幣,以一元對一元的方式資助投資以科技起步公司的本地企業。
新加坡也建立了JTC LaunchPad @ one-north,把大廈里的單位低價租出給剛剛創立的公司。

(圖源:CLC.GOV)
總理李顯龍曾表示,新加坡正在發展一個強大的創業生態系統,並將繼續尋找新的創新方法來支持本地企業。根據GoDaddy的一項問卷調查,74%的新加坡00後都在朝向創業或自由業,甚至高於全球的平均50%。
這些政策的推出對於本地的一些年輕企業家的卻有明顯的幫助。一名女企業家在接受Singapore Global Network的採訪中表示,自己申請了Enterprise Singapore的科技和培訓補助津貼,申請過程很容易。
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之外,也有其他機構正在支持年輕人創業。例如,全國青年理事會(Natonal Youth Council)曾舉辦了一個Campfire Programme,旨在培育18至35歲並對於創業,義工活動等有興趣的青年。

(圖源:Pexels)
儘管政府和各界給予了初創公司多方支持,但要想在新加坡的市場生存下去的話,競爭力是非常大的。在新加坡創業需要遵守相關行業及法律規定,例如:需要遵守新加坡人力部(MOM)的勞工法律,以及根據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規定,企業在成立6個月之內也必須委任一位秘書等等。
不是所有創業機構從一開始就一帆風順。創立於2012年的本地健康教育公司創始人Joytingle分享了她的挑戰。剛開始創業時20多歲的她,花了四年的時間自費研發公司產品,但當時沒什麼人能看到她推出的產品的潛能。在新加坡的大多數投資者都會比較喜歡投資科技化、電子化的產品,而她的公司主要是通過遊戲來為小朋友們解釋健康方面的知識,如打針等,因此起初不太受投資者青睞。不過幸好她最後總算苦盡甘來,受到一位投資者的賞識。
從小培育企業家精神
為了培養國人的企業家精神,新加坡教育部把一些企業類型的課程融入課堂。例如,一些學校推出了創新計劃(IvP),讓中小學生花九個月的時間做出一個產品的模型。並且,有些學校也舉辦戶外活動教育,培養學生的韌性、領導能力及團隊精神。
在2017年,部長黃志明也提到關於培養學生的「企業家膽識」(Entrepreneurial dare)。他表示,要培養這種精神,學生才能運用在學校所學的來追求他們的夢想,堅韌性及良好的適應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圖源:Pexels)
在這個科技時代,不難看到越來越多90後,甚至是00後的年輕的企業家開始創業。雖然創業道路不容易,但相信:是金子就會發光。創業者們加油!
(審稿人:信實會計事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