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土地管理局
在客工宿舍暴發冠病疫情期間,客工們急需隔離空間,儘可能減少病毒傳播。當時,本地空置的國有產業就派上了用場。
這些國有產業大多是舊學校,來自新加坡土地管理局的馬榮傑和黃琬晶以及他們的團隊一度連日一天工作18個小時,為的就是把這些「不是人住的地方」改造成舒適的臨時宿舍,讓客工們能夠在不安之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改造前的前橋南小學。圖:新加坡土地管理局

改造後的前橋南小學。圖:新加坡土地管理局
18個國有產業成臨時宿舍
前年4月,冠病如野火燎原般在客工社群擴散,人口密集的客工宿舍成了病毒的溫床,隨著越來越多客工確診,政府急需將已經染疫以及尚未染疫的客工轉移至他處。
土管局就承擔起為客工提供棲身之所的部分責任,把旗下的一些國有產業改造成臨時宿舍。但是,這些國有產業大多並非住所,其中就包括許多舊學校。
土管局國有土地發展主管馬榮傑的團隊就負責檢討哪些國有產業適合進行改造成可供客工暫住的臨時住所、政府隔離設施、結束居家通知後的專用設施以及社區護理設施。
像是擁有高挑寬敞禮堂的學校就成了他們的首選之一,因為這裡空間大,像是僑南小學等的舊校舍就獲選成為臨時住所。
決定要改造哪些國有產業之後,他們也要負責恢復這些地方的水電供應,將裡頭的空間改造成可以居住的房間,增設一張張單人床以及櫥櫃。

改造後的前橋南小學。圖:新加坡土地管理局
臨時宿舍也有超市和理髮服務
馬榮傑的團隊將這些國有產業改造成「硬體」俱全的臨時宿舍之後,就由土管局住宅租賃主管黃琬晶的團隊接手管理,與其他政府機構合作,把客工們轉移到這些地點,而他們也盡力提供「軟體」,讓搬進來的客工住的安心。
黃琬晶說,起初她的團隊只有七個人,每天負責把150至250名客工和工作準證持有者從政府隔離設施、醫院和社區護理設施轉移到這些臨時宿舍。到了同年8月,他們每天負責的人數超過6000名,甚至一度在兩天內安置多達十萬名客工。
土管局透露,在客工社群疫情最嚴峻的四個月內,18個國有產業所改造而成的臨時宿舍共提供了超過1萬2000個床位。目前,所有的國有產業已轉換成其它用途。
但黃琬晶與她的團隊不僅是為客工們提供下榻之處,也非常用心照顧客工們的日常起居,客工們也對他們的努力非常感激。
黃琬晶說:「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安心,知道自己在疫情期間不是孤身一人。在如此令人緊張不安的時期,他們必須被分隔開來,遠離自己的家人,已經很艱難。」
他們儘可能確保客工們的需求獲得滿足,竭盡所能為他們提供必要服務,例如在臨時宿舍內提供理髮服務和超市等。
他們也主動聯絡慈善機構,向客工們分發關懷禮包,裡頭有一次性口罩、消毒搓手液和維生素C等,提醒他們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改造後的前橋南小學。圖:新加坡土地管理局
白天忙抗疫 晚上忙開會
不過,馬榮傑和黃琬晶等人忙著將空置國有產業改造成客工臨時宿舍的同時,還得處理平日的工作。
馬榮傑告訴《8視界新聞網》,當時的工作時間仿佛沒有盡頭,白天忙著處理抗疫工作,晚上繼續忙著開會和寫報告。
他指出,當時所面對的挑戰就包括如何將空置的建築改建為臨時宿舍,改造內部空間以滿足宿舍的需求,以及建造更多廁所隔間和所需的設施。
馬榮傑表示,他當時其實很擔心自己會感染冠病,並將病毒傳給家人。「但回想起來,雖然對抗疫情很艱難,時間很長,但我很感謝家人的理解和堅定不移的支持。」
黃琬晶和她的團隊那段期間也經常需要每天工作18個小時,每周多達六、七天都是如此。雖然面對極大的挑戰,工作疲憊不堪,但她說:「回顧過去,我很自豪能夠為我們國家的抗疫工作做出貢獻。」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