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原標題「How to choose an Integrated Shield Plan insurer?」,2021年4月20日發表於新加坡TODAYonline網站。
作者Desmond Wai本身是一名腸胃病和肝病的私立專科醫生,他從一名醫療從業者的角度,提出了挑選Integrated Shield Plan(「住院險」)保險公司時的一些重要考量標準,包括不同公司產品的保障範圍、理賠服務、合作醫生網絡等方面與客戶利益直接的關係。其中很多細微的差別,非醫療專業者很難注意到,但可能對客戶的理賠產生關鍵的影響,非常有啟發性。
在此筆者將這篇文章翻譯成中文,爭取儘可能準確無誤。
原文如下。
隨著近期本地醫生協會與壽險公司的公開爭執,關於Integrated Shield Plan(「住院險」)的討論又浮現在大眾視野之內。
本周三(4月14日),新加坡衛生部宣布任命了一個由雙方代表以及新加坡消費者監管機構組成的12人委員會,以尋求「共同解決」與醫療保險相關的問題。
目前,新加坡有7家保險公司提供保障全面的私立住院險。各家公司的住院險產品細節存在許多差別,普通大眾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時,不應該只關注價格。往往只有當你生病需要理賠時,才能真正了解你的保單是否物有所值。
作為一名私立專科醫生,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購買了住院險的患者。很多人只有在生病時,才發現他們的住院險保障不足或不夠全面,但這為時已晚。
為了幫助大家挑選到一份好的住院險保單,我列舉了以下一系列需要考慮的方面。
1. 這家保險公司如何對待過往病史?
在購買住院險時,我們必須申報所有已有的身體情況和過去的患病經歷。
一些慢性疾病(如B型肝炎)可能對我們產生長期影響,在未來導致一些併發症,所以可能會被一些保險公司加入「除外責任」。
但也有很多疾病(如急性闌尾炎)為一次性事件,並不會導致長期的後遺症,這種情況就不應該被保險公司排除保障範圍。
但是,我曾見過有保險公司因為投保人攜帶B肝病毒,就不保整個肝膽胰道。我也見過投保人因為有痔瘡,而整個胃腸道都被排除在保險覆蓋範圍之外。這些限制並不完全是合理的,因為B肝不會損害膽囊、膽道系統或胰腺。痔瘡也不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其餘部分。
所以在接受保單中的「除外條件」之前,一定要和你的醫生討論一下。
2. 預授權多久可以獲批?
一些提供住院險的保險公司,要求投保人在手術前需要先得到它們的預授權(pre-authorisation)。它的好處在於,一旦被批准,患者就可以安心地接受手術,不必擔心過後出現被拒賠的情況。
但不同保險公司批准預授權需要的周期有長有短。
有一家保險公司基本上三天之內就會通知已批准(或拒絕)發放預授權,有時甚至一小時內就可以給出答覆。但也有其他的保險公司要一周甚至更久才給予答覆。
這會直接影響醫療團隊如何安排患者的手術和住院。獲批預授權比較快的患者,在最初看診的三天後我就能安排他接受治療。但獲批較慢的患者,往往我只能安排到十天以後。
所以在購買住院險時,請詢問這家保險公司通常需要多久來批准預授權。
3. 支付理賠金給患者和醫生的速度?
預授權被批准後,保險公司將向醫院發出一封「保證書」(Letter of Guarantee)。這封「保證書」的作用是向醫院承諾保險公司將承擔本次的醫療開支。
但不同的提供住院險的保險公司,最終付款給醫院的速度不同。大多數保險公司在60天之內就可以結清,但也有的會拖延到六個月以上。
如果某家保險公司在這方面名聲很差,有些醫生可能就不願意接受購買這家公司住院險的患者。
4. 保險公司評估索賠的方式是否合理?
預授權獲批並不一定代表帳單上所有的項目都能被保險公司報銷。某些藥物、檢查以及轉介給其他專科醫生的情況可能被保險公司質疑或拒賠。這時,病人可能就需要自己來承擔這些項目的費用。
近期,某一家保險公司拒絕為它的客戶報銷消化道內窺鏡的費用,即使內窺鏡檢查是醫生推薦的,而且其他保險公司都提供報銷。
在醫生們提出異議後,這家公司發生了180度轉變。
5. 保險公司網絡內專科醫生的人數
近年來,很多提供住院險的保險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專科醫生網絡」(panel specialist),並以一些保額和後勤服務方面的福利來鼓勵客戶選擇向自己網絡內的醫生諮詢。
但是有一些保險公司並沒有足夠數量的網絡內專科醫生,這意味著它們的客戶有時不得不去諮詢網絡外的醫生。
我最近剛在一家私立醫院遇到了一位急性中風的病人。我急需為他找到一位神經科醫生,但病人的保險公司的專科醫生網絡內僅僅只有一位神經科醫生。好在這位醫生剛好有空,能緊急過來幫忙。
當我們選擇住院險時,一定要選擇一家有足夠數量專科醫生的保險公司。
6. 專科醫生網絡的深度
專科醫生人數的多少只是一方面。
每種專科下面又有很多分支。骨科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少有骨科醫生對所有關節的治療都精通,脊椎、肩部、肘部、臀部、膝蓋、腳踝和腳面都有各自細分領域的專家。
有的保險公司的醫生網絡未必包含足夠的細分領域的專科醫生。你很可能不希望一位腳踝外科醫生來幫你做膝關節置換手術。
所以我們應該選擇醫生網絡涵蓋足夠全面的保險公司。
7. 對諮詢網絡外醫生的懲罰機制
不同的保險公司,針對客戶諮詢網絡外醫生有不同的懲罰機制。這可能包括更高的自付比例,或者較短的出院後保障期限。選擇住院險時一定要搞清楚。
8. 保險公司付給醫生的醫療費的水平?
為了吸引資深和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加入它們的醫生網絡,保險公司在理賠時必須支付他們合理的費用。
如果保險公司定的付給醫生的醫療費水平太低,有些網絡內醫生可能會拒絕對複雜和高風險的病例進行手術。
請選擇一家支付給醫生合理報酬的保險公司。
9. 出院後門診保障的天數
大多數保險公司會持續報銷投保人出院後的門診費用,但保障的時間期限差別很大,短至三個月,長至13個月。
對於炎症性腸病或胃食管反流病等複雜疾病,長期的複診是很重要的,因為大多數這種疾病都無法在三個月內完全治癒。
所以我們需要對比各家保險公司對出院後門診的保障時長。
編者的話:
作者在文章結尾呼籲大家在購買住院險,或決定是否與某家保險公司續保時,應當儘量調查清楚列出的這些因素。但是說實話,以普通大眾的能力和專業水平,想要得出一個準確的判斷極其困難。
要改善這一情況,一方面我們要呼籲各家保險公司透明化自己在選擇網絡專科醫生時的標準,一方面也需要有專業的第三方機構能對保險公司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新加坡醫生協會在前段時間指責保險公司的聲明中,提出將對提供住院險的保險公司進行排名,或許可以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