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女傭文化
前言
在新加坡,聘請家庭傭工儼然成為了習以為常的事情。新加坡眾多有傭家庭的縮影,感覺女傭儼然已成家居標配,能為僱主節省不少料理瑣碎家務的時間,又能代行贍養撫育之責。有了女傭,僱主大可以把時間精力花在自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在新加坡,女傭這個角色其實有歷史的演變。在1930到1960年代,家裡有個女傭,那是有錢人家的專利,以新加坡有錢的本地人及外國人為主。那時的女傭,大多來自中國廣東,標準打扮是白褂黑褲、留著長辮子,稱為「媽姐」。
李光耀家裡就曾經有一位來自廣東順德的「媽姐」歐陽煥燕,今年已經99歲,曾在李光耀家裡打了40年工,不僅見證了李光耀的政治人生,也陪伴了李家三名子女的成長,和李家結下了深厚感情。
歐陽煥燕的例子大致反映了那個年代女傭的地位,她們一般會被主人當作家庭的一員,很受尊重。很多家庭把孩子交給女傭照顧,並讓女傭嚴加管教。所以,女傭的角色有點像孩子的另一個父母。
不過,隨著1960年代新加坡的獨立及快速發展,很多新加坡女性出去工作,對女傭的需求應運而生。
於是,新加坡政府在1970年代末出台了計劃,允許鄰國的女性來新加坡家庭做工,主要包括菲律賓、印尼和泰國……。這就是現在新加坡女傭的起源,女傭的數量從 開始時的只有5000人左右,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幾萬人。


女傭介紹
在新加坡的女傭群體里,一般分為來自菲律賓的女傭(菲傭),來自印尼的女傭,和來自緬甸的女傭。根據網上的一些說法給大家大致介紹一下,大家謹慎參考。
菲律賓籍女傭,費用較高,英文能力強(聽說讀寫都是可以的),溝通能力強(因為語言沒問題所以溝通就順暢),相對衛生條件較好,機靈(能夠猜測並順應僱主意圖,但近義詞是狡猾)。性格相對活潑,開放,愛聚群愛攀比。菲傭在新加坡做了一段時間後,如果市場好,挑僱主,她們喜歡洋人多一點,有上位思想。受過培訓,家務很容易上手,接受能力強,教一些東西或習慣,她們很快就能明白並遵守。對於剛來新加坡的朋友,菲傭英文好,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練習了孩子的英文。缺點:開放,難管教,有時候會陽奉陰違,當然,這也看運氣,如果找到一個信奉宗教的,不會有什麼出格的行為,基本上不會有大的問題。
印尼籍女傭:費用中等。基本上都是穆斯林教徒,導致有時候的行為不可理解。印尼女傭語言能力較弱,所以看起來比較笨,較難溝通,宗教思想嚴重,飲食習慣和國人差異大(參見穆斯林飲食和我們的差異)。很多問題來源於溝通不暢,和各自的認知能力差異。
緬甸籍女傭:費用便宜,緬甸女傭目前應該是市場上最便宜的了。語言不通,但聽話,不會像菲傭一樣都出去玩兒,給錢也不行,一定要求休息日。但由於語言不通,導致溝通有問題,緬甸女傭比較內向,一般也是來自農村較多,任勞任怨。但你懂的,人不能一直壓抑,在壓抑狀態下干出什麼事情,誰都說不準。
這邊需要強調一下,政府強制僱主一定要給女傭買基礎保險。一般女傭的合約是2年,合約到期,可以續約,但要保證女傭能回家鄉省親(往返機票需要僱主出,日期可以協商)。到期後續工作準證,保險等費用也是僱主出。如果不續約,也要承擔女傭回家鄉的路費。女傭享有公共假期權力,僱主也可以和女傭協商,如果占用女傭公共假期,需要給勞動費用。不可以私下出借女傭給他人,讓女傭給非僱主家庭服務(這個是違法的,女傭可以告僱主)。
如果對女傭不滿意,根據個別中介的條例更換,費用不定。最好在第一個月里立好規矩,最好寫下來,作為行為準則,大家遵守。和中介多溝通,她們也會和女傭溝通交流。


僱傭流程
聘請女傭,一般通過女傭中介。至於哪些中介比較靠譜可以參考他們的規模。
聘請新女傭需要大概三個月左右的流程,而轉手的女傭則比較快。大的中介公司由於管理的女傭人數較多,出現轉手的女傭的機率也比較大。一般轉讓的女傭都是因為個別原因被僱主裁退,才會到中介中心等待二次僱傭。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可以面試待選的女傭。
在聘請女傭之前,僱主參加一些課程來了解各種注意事項,並拿到一個類似證書一樣的證明你上課了才可以去聘請女傭。一般來說都會是家庭的女主人去上課,因為家裡的生活主要是女主人在管理,安排在女主人名下比較方便管理。反之,如果是女主人管理但去的另有其人,可能會有些許不方便。
如果選擇轉手女傭,一般可以面對面面試,看看是否符合期望和要求並了解一下為什麼被轉手的原因。當然,女傭說的都是一面之詞,中介也不會提供前僱主聯繫方式讓你進行背景調查。一般來說如果不是僱主因為離開新加坡去別的國家,不得已提前結束僱傭合同的話,基本上都是有些許問題讓上家僱主不能忍受。因此,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更建議選擇新的女傭。


文字丨網絡
圖片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