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島嶼國家,雖然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於地域狹小,地勢低平,無法在陸地上找到蓄水量較大的蓄水區,淡水資源極度匱乏。

新加坡面積僅728.6平方千米(2021年)
如何把豐沛的雨水收集起來?新加坡人將眼光轉向海灣——何不把海灣變成蓄積雨水的水庫呢?
經過約20年的論證、規劃、建設,2008年,新加坡建成濱海堤壩,將濱海灣和外海隔開,防止海水倒灌,形成濱海水庫。

濱海堤壩
降雨時,雨水匯入水庫,水量過多時,可通過閘門泄洪;這樣,水庫里的海水逐漸被淡水替換。
濱海水庫於2010年11月開始穩定地提供飲用水,每年的供水量占全國總用水量的10%。

濱海堤壩風景照
御咸蓄淡,變海灣為水庫,新加坡找到了一條解決淡水資源危機的新方法;有些面臨淡水危機且降水豐沛的島嶼國家也在借鑑新加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