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在讀書的時候是否遭遇過霸凌,至少在我讀書的時候,哪怕沒有社交媒體,也有層出不窮的霸凌現象,最常見的就是持強凌弱,搜刮零花錢。
在新加坡,校園霸凌的現象也不容小視。根據新加坡兒童協會所做的調查(圖一),每9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曾經遭受過網絡霸凌,每4名中學生中就有1名遭受過霸凌,而在小學中這個數字也不低,每5名小學生就有1名遭受過霸凌(圖二),這個比例遠遠高於一般人的想像,而這個數字,其實與歐美國家所做的調查相當。


霸凌的種類繁多,有口頭上的傷害與辱罵,有肢體上的推打掐踢等等,有在關係上的疏遠、離間,傳播謠言等等,男生遭受肢體霸凌的較多,而女生則是在關係上做文章的較多。由於上述研究是在2010年之前完成的,所以網絡霸凌的數據沒有專門的統計(圖三)。不過網絡霸凌往往結合了言語和關係霸凌兩種,而且更加隱蔽,傳播迅速,無法取消,帶來的傷害也更大。

霸凌不僅會造成孩子在學校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調查顯示,在他們長大成人後,也可能會更容易抑鬱,有更低的自尊心,以及整體身心健康更差(圖四)。

更糟的是,被霸凌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去求助(小學生35%,中學生17%),就算求助,父母也是他們最不愛使用的求助對象(圖五)。

所以各位父母,當孩子出現以下現象的時候,就要警惕:
- 突然變得不愛上學
- 不參與學校與家庭活動
- 身上出現傷痕卻無法提供合理的解釋
希望父母平時要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安全的環境,這樣孩子哪怕遭到霸凌也願意向父母求助,從而可以儘早進行干預,而不是等到孩子出現了心理疾病的症狀之後才進行處理呢……
(數據和製圖來源:新加坡兒童協會)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新心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