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命運嗎?一心想逃離農業的他,卻數次掙脫失敗;拿著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文憑,卻不得已養起了雞、賣起了雞蛋,最終成了將巴氏滅菌法引進新加坡的第一人……
安安農場的董事會主席兼總裁馬瓊就,原本對自己人生的規劃,是成為一名學富五車、瀟灑幹練的海軍,每天過著規律的日子,在全世界闖蕩。
「當農民當怕了,」馬瓊就說。
然而,他最後卻不得已成為了一名成天跟雞打交道的農場主。
這些年,他都經歷了什麼?

安安農場總裁馬瓊就接受新加坡眼採訪
01
馬瓊就的童年是在農場裡度過的。
小時候,一放學他就要趕回家趕雞、喂雞。當時,他們家在山底下,農場卻在150米高的山坡上,每到下雨天,車就沒辦法開上去,於是他只能自己將飼料挑上山。雞也是放養的,他每天都得從山頂到山底來回跑,就為了把雞捉回來。除此之外,他還要包水果、種果樹、養豬、養鴨……

「所以我是做到怕的,不想當農民,太辛苦了。」馬瓊就說。
於是他認認真真讀書,想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命運。
從華僑中學畢業後,為了逃離農業,喜歡運動的馬瓊就決定將自己「獻身給海軍」。在他看來,在農場工作比當兵還辛苦,至少當兵生活規律,即便24小時待命,也總算是有規律的作息,不像農場主一樣天天處於緊張狀態中,隨時得親自處理各種突髮狀況,疲於奔命。

之後,他於1989年8月獲得了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及新加坡武裝部隊頒授的電子工程文憑,又於1995年8月獲得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頒授的計算機及通訊系統高級文憑。
1999年8月,他又獲得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技(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是一名正正規規的大學生。一切似乎都朝著他的既定目標走,他離農業越來越遠。
02
然而命運就是愛捉弄人。1995年2月28日,正在海軍服役的馬瓊就,突然被告知父親遭遇了一場嚴重車禍,癱瘓了。
對於這個改變了他人生軌跡的日期,他記憶猶新,脫口而出。
因為這場事故,馬瓊被母親叫回家接手管理家族企業——合興家禽工業。

圖源:Animal Allies(Singapore)
實際上,早在1991年,馬瓊就父親創辦這間公司的時候,馬瓊就是持反對態度的。
為了管理新加坡的公共衛生,新加坡政府當時禁止雞鴨販在濕巴剎宰殺,確立了新加坡的雞鴨中央屠宰機制。新加坡的養雞業及消費生態當時因此面臨著一次巨大衝擊。

新加坡早年的濕巴剎並不局限於同在屋檐下的菜市場,圖源:blogspot/navalants
「我始終認為這是很辛苦的一個行業。而且父親也不年輕了,本身他也不會,何必再投入一個新行業、從零開始呢,沒有這個必要。」他回憶說。
然而父親當時沒有聽馬瓊就的勸阻,仍然和其他3人一起共同創建了屠宰場,完成了從「批發到屠宰的轉型」。不得不說,這對於他們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里程碑,也改變了馬瓊就的命運。
「如果你父親當時沒有發生這場車禍,你還會回來嗎?」我們問馬瓊就。
「不會」,他笑著坦言,「雞蛋(養雞)並不是我的第一選擇。(那樣的話)歷史就改變了。」
03
1996年1月,馬瓊就正式跟海軍解約,他當時一邊就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一邊開始接手管理合興家禽工業,白天學習如何經營企業,晚上還要去上課。
這樣辛苦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1999年。
「當時差點要放棄了,特別是最後一年。」回憶起這些,馬瓊就不禁感慨。
到了2000年,公司一切終於都慢慢上了軌道。馬瓊就認為自己是時候「隱退」了。

當年的合興家禽工業
同年6月,內心還是不想當「農民」的馬瓊就,宣布自己將在9月底離開公司。他想去做編程,認為那樣的工作比較輕鬆,同時也可以避免兄弟間的摩擦。
誰知,命運又跟他開了次玩笑。2000年8月23日,這是另一個讓馬瓊就記憶深刻的日期。一場大火將合興工廠燒毀了,造成了1000多萬新幣的損失。
火災打亂了馬瓊就的所有計劃。他到底要不要重新建廠?如果重新建,就意味著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代價巨大。他本來就宣布了要離開,在這個時候放棄重建的話,不是剛好符合自己的人生規劃?但是如果不重建,整個家族的成員,包括他的哥哥姐姐,命運都會受到影響,他們可能會因此失去了生路……
這樣一個艱難的抉擇,他卻只有3天的考慮時間。
深思熟慮之後,他還是決定:重建。
04
重建的路註定是困難且漫長的。對於家禽業來說,2002年的SARS和2004年的禽流感,無疑讓他的重建道路充滿波折。
好在,他們最終挺了過來。馬瓊就將一切都歸功於「貴人相助」。
馬瓊就經營的農場,一直都很注重食品安全與衛生。他的屠宰場是第一個被新加坡農業食品獸醫局評為A級的。
安安農場公司牆上全是新聞報道和表彰
2003年,馬瓊就開始接觸到雞蛋市場,加入安安農場。當時安安農場的主人並不是他,2006年他才買下一小部分的股份。之後他改變了農場的運作模式,利潤也增長了。到了2008年,他又進而買了60%的股份。
安安農場現在的樣子
2009年,安安農場和新加坡另外2家農場都被新加坡農業食品獸醫局介紹了巴氏滅菌法。被這項技術驚艷到的馬瓊就,為了更加深入了解,特地去了4次美國。他最終決定,花130萬新幣引入高新科技。
安安農場成為了新加坡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引進了這項技術的農場。其實,全世界也就只有幾家公司擁有這項技術,馬瓊就在採訪時說,語氣中透露著自豪。

什麼是巴氏滅菌法?
巴氏滅菌法(pasteurization),亦稱低溫滅菌法,是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低溫殺菌法,是一種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物質風味不變的滅菌法,常常被廣義地用於定義需要殺死各種病原菌的熱處理方法。

馬瓊就的價值觀離不開「食品安全」,而這項技術恰好符合他的要求。經過技術處理,雞蛋里的沙門氏菌或禽流感病毒不但可以被殺死,保證了雞蛋的安全衛生,還能保持雞蛋口味不變。
安安現在售賣中的巴氏殺菌蛋
實際上,技術只是食品安全的一部分,安安農場的食品安全從一進門就已經開始。農場門口有個淺淺的蓄水池,水深大概是半個輪胎的高度,所有進入農場的車輛都要先在這個「小浴缸」里停留一下,被從頭頂灑下的水「洗個澡」才會被放行。
進入加工車間內參觀的人,也被要求全副武裝:
裡面的工作人員更是包得嚴實:
或許是對待衛生的嚴謹態度,他管理的企業步上了向上的道路,將巴氏滅菌法引入新加坡的第二年,馬瓊就完全收購了安安農場。
05
2012年,馬瓊就開始嘗試將經過巴氏滅菌法處理過的雞蛋推向市場。
顧客對含有生雞蛋或者半熟雞蛋的料理一直存在食品安全的顧慮。新加坡國民早餐早餐「吐司+雞蛋」里的半熟水煮蛋、日式料理里的溏心蛋、溫泉蛋等,都很可能含有如沙門氏菌、禽流感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不過,因為當時「巴氏滅菌法」概念比較新,市場不太能接受,推廣因此受到了一定阻礙。大概花了1到2年的時間,市場上才大規模出現產品。
安安農場出品的這些經低溫滅菌處理過的雞蛋,杜絕了被沙門氏菌、禽流感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危險,深受愛吃生雞蛋或者半熟雞蛋的人們的喜愛。
顧客平時在7-11便利店看到的這個溏心蛋,對!就是有著軟嫩又流動口感的那個,就是安安農場出品的。
06
安安農場已經在香港上市。去年(2018財年),它的稅後凈利潤達到了320萬新幣。

馬瓊就的永續農業在香港上市,圖源:蘋果日報
現在,安安農場的業務範圍除了新加坡內部,甚至還拓展到了杜拜和香港。
被問及現在是否還會考慮離開農業,回歸最初的夢想——電腦工程時,馬瓊就並沒有正面回答。他想了想說,安安目前也是個上市公司了,它的發展道路是符合新加坡政府的「30·30願景」的。或許沒說出來的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到了2030年,新加坡政府希望本地出產的農產品將占國人營養需求的三成。其中20%來自蔬菜水果,另10%來自魚肉和雞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質。

安安農場,或許責無旁貸。
作為新加坡第一家全自動用機器包裝雞蛋的農場,它的高科技和機械化都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力,對於克服新加坡資源局限是有著積極作用。
讓我們來體會一下他們的高科技和機械化:
這個大型機械手臂每次可搬運24盤各裝有30個雞蛋的蛋托!換個角度看這個機器長這樣:
下面這個機器可以將雞蛋進行分類:表面不幹凈(沾了雞毛雞屎)的蛋會被送去清洗,乾淨的則被送去照X光,看蛋黃有無血凝塊,如有,就必須處理掉。
另外還有這些機器



不明覺厲有木有!
從生產到加工,安安農場現在幾乎是純機械化。
用機器清洗雞蛋。
將雞蛋進行分類整理。
並將雞蛋碼好。所有的工序都是標準化的機器模式。
除了運用高科技,衛生也得從源頭抓起。安安農場裡的每一隻雞都會被嚴格管理。雞舍的溫度、濕度都由人工控制,以確保每隻雞都在最適合產蛋的環境下生長。還針對不同年齡的雞提供了含有不同營養的飼料。
為了保證食品衛生和安全,雞舍一般只允許新加坡食品局的監察員進出,所以我們也沒能進入雞舍參觀。
安安農場發來的獨家內部視頻中,這個神秘的雞舍內部長這樣:
不難看出,現代農場已經遠遠不僅限於農業了,還涵蓋了工業(如我們上面看到的所有工序),甚至商業(成品的銷售、物流、上市融資等)。
新加坡七、八十年代的農場還只是簡單的養殖場,屬於第一產業,到了今天,農場已經涵蓋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
可以說,馬瓊就與安安的故事,正好反映了新加坡經濟這40年來一次又一次的轉型和升級,發人深省。
原本是一個「當農民當怕了」,一心想逃離農業的人,最終卻成了第一個和唯一一個將巴氏殺菌法引入新加坡的人。
難怪連馬瓊就自己都說,「命中注定我要在這個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