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最新研究發現,自從新加坡本地電子錢包PayLah!上線以來,越來越多的新加坡消費者選擇使用二維碼進行電子支付,移動手機支付交易截至到2017年底已經翻了一倍

國大商學院研究發現,新加坡消費者主要使用電子錢包進行小額交易。消費者每周低於100新元的小額交易增長了114%,而高於100新元的交易量也有88%的增長。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和金融科技的發展,移動支付近年來增長迅速。Statista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移動支付交易額過去兩年翻了一倍多,從2016年初的2.18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底的4.7億美元。
國大商學院的調查研究是根據新加坡本地25萬名消費者的銀行交易活動做出的分析,研究採用匿名大數據樣本,並隨機選擇客戶的交易,包括交易金額、時間、商家的名稱等。研究時間段截取24個月,覆蓋新加坡45,000多家與消費者產生交易的商戶企業。
研究發現,隨著星展銀行電子錢包PayLah!的推出,移動支付使用量迅速增長,小額交易(低於100新元)占比最大。
PayLah!是星展銀行(DBS)面向新加坡本地消費者推出的電子錢包,2017年4月17日在移動客戶端上線。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測試使用二維碼移動支付(資料圖片)
新加坡採用二維碼技術後,接受小額支付的新加坡本地商戶的刷卡月銷售額提升了7%。與大型商戶相比,小商戶的銷售額有顯著增長。在PayLah!電子錢包上線後的九個月內,小商戶的信用卡和借記卡銷售額平均每月增長3.4%。
移動支付的低成本和便捷性也讓新加坡本地不少初創業者從中獲益更多。新開業的小型店鋪的刷卡銷售額因此提高了11%,較為成熟的小商戶則增長了2.1%。
移動支付便捷的溢出效益能夠在體現在各類產品上,包括日用消費品、服裝、娛樂等。在研究所覆蓋的新加坡小商戶中,非連鎖型餐飲企業收穫的溢出效應最大,支付便捷性讓這些餐飲企業的銷售額增加,總銷售額有12.6%的增長。
支付技術的便利和效率更多的是,通過促進消費者購買來拉動新業務的增長。從調查結果來看,移動支付(特別是二維碼電子錢包)還刺激了新加坡原本已經引入無現金支付商家的刷卡銷售額上漲。
「移動支付在新加坡成為無現金社會的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Sumit Agarwal認為,「新加坡的支付方式在便捷和效率上日趨完善,我們的研究發現也為新加坡有關金融科技和數字化的議題提供了新的見解。」

教授簡介
Sumit Agarwal
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德光傑出講座教授商學院金融系主任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房地產金融、行為金融學、家庭理財、金融法規等
該項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主任 Sumit Agawal 教授參與完成,國大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錢文瀾、國大商學院院長楊賢教授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鄒欣共同參與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