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新加坡人的生活習慣,
並為他們提供更便利的再循環渠道,
是實現零廢棄(Zero Waste)願景的關鍵因素。

「零廢棄總藍圖」即將上路
新加坡將在今年下半年將推出首個「零廢棄總藍圖」,根據環境及水源部的網絡調查發現,1300名反饋者中,近九成認為應該鼓勵人們自備環保購物袋,七成則認為應重複使用物品包裝。
不過要改變新加坡人的生活習慣並不容易,而企業是否能採納環保方式也是一大挑戰。

自備水瓶運動創始人楊潔恩說:「其中一個問題是,店員在接納自備環保物方面沒有受過訓練。所以我們提倡的運動主要是到店面鼓勵店主給予員工這方面的培訓,以及調整標準工作程序,那員工就懂得怎麼應付。」
電子垃圾方面,七成的反饋者支持售賣或捐出舊電子產品。86%的公眾則認為應提供更便利的電子垃圾回收渠道。政府將在2021年落實新條例,規定廠商必須回收顧客丟棄的電子產品。
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說:「我們是希望公眾會繼續地為我們提供他們的這個零廢棄的意見,而且我們可以一起實現這個邁向零廢棄國家的願景。」
當局這個月底還將舉辦最後一場小組討論會,繼續收集公眾的反饋。
新加坡與環保
新加坡向來注重規章制度建設,努力提高利用效率,將節能與環保聯繫起來,很早就收到了積極效果。面對種種危機日益嚴峻,新加坡政府正謹慎研究對新加坡的影響,並會在適當的時候推出長期建議,確保做好準備。

(圖片來源:ArchDaily)
早在2001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國家能源效率委員會,出台了許多制度和法規:
如規範建築業的建築綠標制度、智能辦公室計劃,涉及製造業的能源監審計劃,適用於家用電器的耗能標籤計劃,以及與交通運輸有關的油耗標籤計劃等。
新加坡不做環保的漏網之魚
臭氧空洞、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面對種種危機日益嚴峻,新加坡政府正謹慎研究對新加坡的影響,並會在適當的時候推出長期建議,確保做好準備。

一年一度的「清潔與綠化新加坡」(Clean and Green Singapore)嘉年華去年在芽籠士乃大廈(Wisma Geylang Serai)舉行,李顯龍總理受邀出席。(圖片來源:The Straits Times)
新加坡向來注重規章制度建設,努力提高利用效率,將節能與環保聯繫起來,很早就收到了積極效果。
早在2001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國家能源效率委員會,出台了許多制度和法規:
如規範建築業的建築綠標制度、智能辦公室計劃,涉及製造業的能源監審計劃,適用於家用電器的耗能標籤計劃,以及與交通運輸有關的油耗標籤計劃等。
走進新加坡的永續發展藍圖
1.強調「減少用車」(Car-Lite)
在新加坡新永續發展藍圖中,政府進一步針對減少新加坡的人用車推出新措施,其中包括以創新方式將該市鎮打造成方便使用腳踏車和步行的地方。政府也準備透過各項計劃,推廣電動車的使用。
2.每座組屋設再循環物垃圾槽
在新發展藍圖中,政府進一步將全國廢物再循環率的目標分為住家廢物再循環率與非住家廢物再循環率,旨在2030年前,顯著地將住家廢物再循環率從20%增加至30%。

(圖片來源:The Straits Times)
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因此,所有新組屋區未來都將設有更多綠色與環保設施,其中包括增設中央再循環物垃圾槽。
3.落實新綠色經濟模式
政府將主要通過獎勵措施,鼓勵大小企業推行更有效且可持續的作業程序。接下來,政府與企業也將聯手創造更多創意區或生活實驗室,拓展綠色商業。

由裕廊集團打造的潔凈科技園(Cleantech Park)。
4.更多綠色和藍色空間
綠色空間,指的是公園園地與連道等組屋區內翠綠的公共設施。藍色空間,則是蓄水池,以及在「活躍、優美、清潔」水源計劃(ABC Waters)下建造的水道項目。

(圖片來源:YouTube)
當然,綠色空間也包括空中花園。在這方面,我們不但已預先達到之前為2030年所設的目標,現有總面積為61公頃的空中花園面積已約195個學校草場般大。政府新設的2030年目標,是將新加坡的空中花園面積顯著增加到200公頃。
5.動員全民參與
各項運動都必須動員全民參與,政府接下來將對社區發起的環保運動給予更多支持,也會繼續推動烏敏島計劃和鐵道走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