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6日訊)本地兩家視力護理中心,聲稱通過物理治療方式控制和矯正近視等視力問題,被衛生部和衛生科學局調查,一家長申訴花5800元(約1萬7600令吉)給兩個孩子接受治療,視力沒進步反退化。
沈蓮珠(41歲,家庭主婦)有一對10歲的雙胞胎女兒,由於兩人進行體檢時發現視力不完美,就讓她們在今年3月去接受SLM Visioncare的治療。
據她說,這家視力護理中心在網站聲稱可控制近視、改善眼睛睫狀肌的血液循環和彈性,可通過物理療法治療各種眼部疾病,例如近視、散光、遠視、斜視和弱視,無需手術、注射和藥物。
沈蓮珠為兩個女兒一共購買80次療程,花費5800元。不過一次在治療後,女兒向她提及治療過程中,聽到治療師說某個儀器壞了,因此當天沒有使用儀器。

沈蓮珠受訪時向記者出示收據。
起初沈蓮珠不以為意,但9月間,治療師向她指出,女兒的視力沒有進步,可能是用眼習慣不佳。她想到女兒曾說儀器有問題,便問治療師是否因儀器故障,才導致療程無效。然而治療師卻向她指出儀器故障不會影響療程,讓她不解。
「若儀器無效不影響,那每次治療為什麼要用儀器,我們付費不就是買這些療程服務嗎?」
在她質問治療師後,過後的幾個療程,治療師突然向她指出女兒視力已經進步。
心中起疑,沈蓮珠帶女兒到住家附近的綜合診療所進行視力測試,沒想到視力不但沒有恢復,還比當初在學校檢查更差。沈蓮珠決定向該公司要求退款,但至今仍沒有收到款項。
她說,過後有人向她推薦另一家同樣聲稱有視覺理療專家,幫助視力障礙患者成功恢復原有視力的ICC Visioncare,但她表明已沒有信心。
記者聯絡SLM Visioncare,負責人謝絕回應,記者走訪ICC Visioncare,職員表示負責人不在,不便回應。
治療患者要採用循證醫學
鷹眼科中心(Eagle Eye Centre)總裁兼小兒眼科和成人斜視部門主任藍彬明指出,基於他多年處理屈光不正和斜視兒童的經驗,目前並無發現有任何經過科學驗證的物理治療技術能矯正近視、散光、遠視和斜視等問題。
「治療方法需要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才能證明它的功效和安全性,才能用於治療患者。因此,對於這些方法是否有效,我們需要審查臨床試驗的結果,以便我們對這些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判斷。」
藍彬明指出,治療患者要採用循證醫學,這對於患有眼疾的兒童尤其重要,因為眼病的診斷或適當治療的延遲可能會導致長期的永久性不良後果,包括弱視。
新加坡眼科視光師協會主席湯偉健指出,目前沒有任何藥物、物理治療技術和儀器可以長期矯正孩童近視。
「家長應該避免孩子長時間看手機,多帶孩子去戶外,才是控制近視的好方法。」
設立新加坡兒科驗光師面簿頁的視覺科學家楊慧嫻(38歲)說,收到一些家長投訴接受其中一家中心的治療無效後,便上網查詢。
「我當時看了相關網頁覺得不妥當,因此我馬上向衛生部和衛生科學局投訴。」

衛生部表示,當局收到關於SLM Visioncare(左圖)和ICC Vision Care(右圖)的投訴。
衛生部接獲數起投訴
衛生部受詢時指出,當局收到關於SLM Visioncare的6起投訴,也收到關於ICC Vision Care的1起投訴。
發言人指出,向公眾提供眼睛保健服務的所有驗光師和配鏡師,必須經過驗光師和配鏡師委員會的培訓,並獲得認證證書。任何不具備資格的人進行驗光服務,可被處以最高2萬5000元的罰款或長達6個月的監禁,或兩者兼施。重犯者將面臨最高5萬元的罰款或長達12個月監禁,或兩者兼施。
此外,根據藥品(廣告與銷售)法令,禁止提供醫療服務有關的廣告宣傳包括近視。
當局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眼部護理時,務必檢查產品和專業人士的合法性。如有疑問,應詢問醫生、配鏡師或驗光師。衛生科學局受詢時表示,有兩名公眾分別提出投訴後,當局正在調查上述兩家中心是否違反保健產品(醫療器械)條例。
新加坡消費者協會受詢時指出,從去年1月1日至今年11月26日,共收到11起關於SLM Visioncare的消費者投訴。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針對接受近視或散光等病症的療程後,並沒有得到改善。
該協會指出,企業利用消費者對健康狀況的焦慮,對療程效果做出沒有依據的保證是不道德的。遇到這種做法的消費者可向協會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