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光耀親撰的《李光耀觀天下》,讓我們見識到新加坡的卓越領導;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傳記《吳作棟傳》,則增補了這個城市國家對人才的栽培與磨練機制(2019年天下文化出版社出版)。
有次,高希均與吳作棟晤談,吳作棟提及:「新加坡有完善的金融中心、現代化的四座機場、轉運樞紐及商港與軍港、一流的大商場與大娛樂場(包括博奕)、國際水準的大學、醫院及相關設施……再加上英語及綠化生活環境……,」一語道出了何以新加坡能成為東方社會中最西方化的大都市。
究竟新加坡政府是如何透過靈活決策,打造持續穩定、開放的新加坡?
新加坡連續十年,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所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保持前三名的榮銜。
但其實獨立後的新加坡,由於國土與內需市場都很小,加上仰賴外貿,深受國際局勢影響,先天條件並不好。但在新加坡政府的領導下,守住四個原則,竟能突圍,打造了如今傲視國際的競爭力。

原則一〉
先天挑戰維持國家穩定成首要任務
新加坡物資仰賴外國,加上鄰國虎視眈眈,因此「穩定」一直是新加坡的首要國策。
首先得面臨國際險惡的局勢。從馬來西亞數十年來多次威脅將對新加坡「斷水」,就能夠略窺一二,新加坡也曾因故與一衣帶水的印尼對峙十餘年。而由於新加坡位處商業、戰略價值極高的麻六甲海峽,鄰國的威脅至今仍從未散去。
而新加坡不只有外患,亦有內憂。獨立之初,失業、政黨對抗問題嚴重,儘管至今華人仍占人口七成,但為數不少的馬來、印度人,不同的語言、信仰……種種的異質性,仍讓新加坡的社會共識走在危險的鋼索上,誠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創院院長郭振羽所言,新加坡仍是「相當脆弱的社會。」
他指出,新加坡因為周圍都是伊斯蘭國家,因此面對恐怖主義威脅、國內外宗教問題,其實都是政府很大的挑戰。

政治穩定讓新加坡成為赤道上唯一的已開發國家
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也指出,為了族群的穩定,新加坡的選舉上也有特別設計,讓總統候選人依種族輪替,並且必須符合某些特定條件。例如現在有行政實權的總理李顯龍是華人男性,而代表國家的元首的總統哈莉瑪·雅各布(Halimah Yacob)則是馬來人女性穆斯林。
新加坡政府在語言、宗教、媒體等政策制定上,都以確保社會穩定為目標。李慧玲坦言,一如選舉制度,其實確實有知識分子會有意見,但政府試圖透過一些緩和的措施,儘量爭取一般市民的選票。李慧玲點出,政府著眼於長期的穩定性,因此某些政策就算必須付出代價,也照樣實行。
郭振羽則慶幸相比於東南亞諸國,新加坡能夠長期擁有政治上的穩定。他指出,穩定的好處就是長期的計畫得以施行,例如這些計畫,就讓新加坡的基礎建設十分健全。
做為赤道上唯一的已開發國家,李慧玲分析,基礎建設與社會安定,是讓新加坡能夠做為區域中心,乃至凸顯競爭力、吸引外商的關鍵。
原則二〉
連結全世界先打造公平、開放環境
李慧玲援引了歷史學家王賡武的論點,她指出,殖民時期的香港,對英國人來說,是與中國的對接點,而新加坡,則是英國人連結全世界的地方。
如是的意識早就內化成為新加坡人的生活。李慧玲就讀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時,就修過來自世界各地與兩岸三地的老師開的課,系上更不乏有馬來西亞、美國、澳洲等國來的博士,「洋人的學者來講漢學,我們覺得是很自然的事。」
李慧玲點出,正由於「開放意識」在長時間的生根萌芽下,也讓新加坡在近年的反全球化浪潮中,仍然堅持保持開放。
郭振羽在台灣求學、成長,但新加坡的開放與公平,卻讓他選擇留在新加坡。

原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任教的他,1973年拿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三年合約,原本與新加坡毫無淵源的他,卻發現新加坡是個講究公平、開放的社會,只要憑著自己與團隊的努力,就能獲得成就與迴響,讓他很快地成為「新加坡社會的一分子。」
郭振羽之後不斷續約,一住就是40多年,一路看著新加坡與時俱進,「我的一輩子在這兒,好像也值得了!」
原則三〉
小國求生存靈活適應成必要手段
不過新加坡的優勢,亦與其和國際的高度連結有關。郭振羽提到,李光耀特別注重國際互動,畢竟新加坡再努力,做為仰賴外貿的小國,勢必深受國際情勢牽動。
近期,中美摩擦頻頻,新加坡政府的立場曾遭質疑傾向大陸,但李慧玲指出,其實是因為新加坡近年在南海問題上,承受許多來自大陸的壓力的緣故。不過總體而言,新加坡與大陸合作密切,也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
李慧玲更指出,政府的作為,一切仍是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而手段就是保持開放,或說「Stay relevant to the world」(與世界密切相連)。例如新加坡除了在經濟上保持開放,甚至在敏感的政府間軍事合作上,與大陸、台灣、美國都也有保持一定的互動。
原則四〉
精英治國但能快速反省、不斷檢討求進步
不過長期以來堅持開放政策,國內也有反彈聲浪。一黨長期獨大、精英治國的新加坡政府,常被外界認為「不民主」,但郭振羽指出,政府面對民眾壓力,還是會調整政策方向,例如自從2011年新加坡大選執政黨失利後,就開始調整移民相關政策。
儘管2011年選舉過後,執政黨仍是國會多數,但郭振羽指出政府此時開始組織「全國對話委員會」(Our Singapore Conversation),並分設各小組傾聽民意、進入大學與學生直接對話來了解執政缺失。
新加坡政府長期透過政府獎學金,延攬優秀人才進入政府服務,這些人才打造了新加坡政府的高效率、清廉的文化。李慧玲指出,「精英治國」的方向不會改變,但政府順應時勢,現在獲選的精英,以非過往只有每科成績優異者獲選,而是有某方面特殊專長的人,也有機會被政府延攬,整體人才選拔也因此更加全面。
國民對新加坡政府有褒有貶,但郭振羽指出,有不同意見是必然的,但對大部分老百姓來說,就是「國泰民安」四個字,自己常常看到大家攜老扶幼、和樂融融到公園散步。郭振羽指出,確實有些知識分子對於人權、民主自由等議題,有比較多的「意見」,不過在新加坡食、衣、住、行大致上老百姓都可以滿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