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9日訊)新加坡交易所搶輸香港交易所!隨著中國概念股近來掀起「回流潮」,許多中企紛紛從海外各地返港上市。市場雖看好新加坡可望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新交所卻在此刻爆發「下市潮」,今年來已有9家公司下市。
《金融時報》引用Dealogic數據指出,新加坡交易所今年來已有9家公司已經或正在處理退市,遠多於新上市的5家企業,且今年很可能連續兩年寫下下市比上市數量更多的局面。
報導指出,新交所爆發「下市潮」,主要因為新加坡公司流動性稀薄,以及企業管治醜聞削弱了投資者信心。這同時意味著新加坡要搶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有很大難度。

新交所爆發下市潮,今年來已有9家公司下市新交所。
分析師指出,新交所礙於流動性和估值低,加上多次被揭發上市公司會計和管治醜聞,嚴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讓他們不想在新加坡投資。因此海外企業從新交所下市已成為當地金融市場的一大問題。
曾揭發新加坡上市大宗商品貿易商來寶集團會計問題的前來寶分析師華格納就指出:「投資者對會計醜聞感到厭倦,因此已不想在新加坡投資。」
華格納說,與其面對股價進一步下跌,一些企業寧可選擇利用較低的借貸成本,讓公司直接下市。
新加坡國立大學會計學副教授麥潤田透露,若不是新加坡交易所本月起修訂規則,取消了最低交易價格要求,本應會有更多股票退市,數目可能多達54家。
反觀香港交易所,本周四(18日)不僅迎來網際網路電商京東赴港上市,成為今年繼網易之後第二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企業。
與此同時,百度、百勝中國、華住酒店等中概股企業也陸續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