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可以選擇,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謀生?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勞工來源國之一,菲律賓人並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
根據菲律賓政府的統計數據,2023年共有233萬菲律賓人在海外打拚工作,創下1969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
他們被稱為菲律賓的「現代英雄」,不只為遠在家鄉的家人帶來更高的生活,也對菲律賓經濟有著極大的貢獻。
但這群被官方定義為「海外菲律賓勞工」(Overseas Filipino Workers, 簡稱OFWs)的菲律賓人,迫於生計在國外打拚,卻因此失去了與子女、父母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權利。
逆轉菲律賓人涌至海外謀生的趨勢,讓他們回流當地,與家人團聚,一直是菲律賓歷屆政府宣稱要努力的目標。

不少在新加坡工作的菲傭趁休假日到大巴窯地鐵站旁的公園與同鄉聚會。(新明日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現任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亦不例外。
2022年,競選時獲得海外菲律賓移工戮力支持的小馬可斯造訪新加坡時,對本地菲律賓群體承諾:
「你們給了我3100萬張票……作為回報,我承諾努力為你們提供工作,讓菲律賓變得更好。」
只是,現實無疑比理想骨感得多,這項工作的挑戰艱巨。
對國家而言,來自海外菲律賓移工的外匯數字龐大。
根據菲律賓國家銀行數據,單在去年,菲律賓移工匯回菲律賓的外匯多達372億美元(508億新元),為有史以來最高,約占菲律賓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5%。
喪失這些收入對國家經濟的打擊非同小可,因此信誓旦旦要讓菲律賓人「回家工作」的小馬可斯政府只能採取相對平衡的做法,鼓勵菲律賓移工回流的同時,也持續向海外輸出人力。
例如去年10月,馬尼拉當局成功獲得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公司數億美元的投資,這能在菲律賓國內創造1萬5000多份建築業相關工作。
作為互惠條件,菲律賓將繼續給沙烏地阿拉伯派送菲律賓移工。

小馬可斯(右)2022年訪問新加坡時,曾向台下約2000名菲律賓群眾矢言提升菲律賓的工作條件。(海峽時報)233萬菲律賓人在海外謀生
根據菲律賓移工部2023年的數據,共有233萬菲律賓人在海外工作與生活。
沙烏地阿拉伯是菲律賓移工的最大僱主,2023年共有41萬9776名菲律賓人在當地工作,阿聯居次(28萬2896人),新加坡則排名第三,有多達18萬2331名菲律賓人在本地謀生。
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的菲律賓移工人數雖只在全球排名第三,但去年從新加坡匯回菲律賓的外匯總數為全球第二多,達23.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233萬在海外謀生的菲律賓人中,有56%是女性,她們之中又有近70%從事所謂的「初級工作」(elementary occupations),即簡單、規律和需要勞力的工作,例如幫傭、基本維護和機械操作等。
菲律賓移工涉及的其他性質工作還包括工廠員工、服務和銷售業、技術人員、專業人士和文職人員等。
有不少菲律賓移工原本是具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士,但國內嚴峻的環境讓他們不得不放棄原有專業,到國外從事低技能,收入卻遠比在菲律賓工作優渥的工作。
為進一步維護海外菲律賓人福利,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在2021年設立菲律賓移工部(簡稱DMW),該部門在2023年馬可斯任內開始運作。
作為吸引菲律賓人回流的誘因,按照菲律賓移工部的規定,菲律賓移工無論是自願回國,或受虐待、戰亂等其他因素被迫回國,皆可獲得一次性五萬菲律賓比索(1198新元)的津貼。
當局的用意是希望這筆錢能幫助回流移工站穩腳步,用來做點小生意或作為其他用途。
但這樣一筆金錢並非什麼大數目,加上一些回流的菲律賓人缺乏做生意所需的人脈,亦不具備自雇能力,導致回國後找不到生計,只好再度收拾行囊出國打工。

出國工作的菲律賓人在疫情後再度出現增長勢頭。(路透社)
菲律賓移工部的負責人卡克達克(Hans Leo Cacdac)坦承,菲律賓人外流的狀況恐怕還是會一直存在,但當局希望能把他們往國外發展的過程變為一種自願選擇,而非為了生活所迫。
擺在小馬可斯政府跟前的,是自其父親已故菲律賓總統馬可斯在位時就長期存在於菲律賓的貪污問題,以及國家債台高築、失業問題嚴重、施政效率不佳等問題,要為海外菲律賓移工創造良好的國內工作環境,挑戰重重。
尤其來自菲律賓移工匯回國內、常年占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0%的外匯更是難以戒掉的甜頭,除非能找到替代收入,否則菲律賓經濟短時間內,還是得由這批遠赴海外的「現代英雄」撐起一片天。
沒有人不想回家,在與家人相濡以沫的環境下謀生,只是現實太骨感。
對不少菲律賓人而言,為了生計,為了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離鄉背井,恐怕還是唯一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