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Milieu Insight今年3月公布的報告,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和菲律賓這六個東南亞國家當中,
新加坡有36%的受訪者有辦法存下超過收入四分之一的存款,為本區域之最。
但會存錢,卻不代表會守財。
2023年,新加坡警方共接獲4萬6563起詐騙投報,創下2016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也比2022年的3萬1728起激增46.8%。
金額方面,2023年的詐騙導致損失的金額總數雖較2022年稍少,但仍然多達6億5180萬新元。
為了避免銀行客戶墜入騙局時戶頭被掏空,三家本地銀行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大華銀行去年11月底推出新的反詐騙措施,讓銀行用戶將一定金額的存款「上鎖」。
若要解鎖動用該筆存款,就得親自到銀行分行或提款機進行「解鎖」,以此降低網絡詐騙的風險。
上鎖功能至今已推出三個月,根據三家本地銀行公開的數據,本地已有6萬1000個帳戶將存款總額超過54億的新元「上鎖」。
不過,為銀行存款「上鎖」的存戶仍以較年長者為主,30歲以下只占約15%。

存款「上鎖」後,民眾只能親自到銀行或提款機「解鎖」使用。(聯合早報)不傾向給存款上鎖的原因為何?
「上鎖」存款的利率較一般存款低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
上鎖功能剛推出時,只有華僑銀行允許客戶在現有戶頭直接使用鎖定功能,客戶可享有和原本儲蓄戶頭相同的利率,星展銀行和大華銀行的用戶則須另外開設具「上鎖」功能的戶口把錢存入,相較之下,後者的利率會比一般的儲蓄戶頭差。
無論如何,星展銀行從2月23日起,也已開放讓客戶直接鎖上原有戶頭裡的指定款項,這意味著客戶即使把錢上鎖,亦無須蒙受利息方面的損失。
此外,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份Milieu Insight調查的另一個發現,或許也可提供部分解釋。
新加坡人除了最會存款,也是本區域最會投資的群體。
報告指出,有59%的新加坡人會積極投資,高於東南亞六國平均的46%。
其中,股票(59%)最受新加坡人青睞,定期存款(57%)居次,接著是債券(46%)。
把錢鎖在銀行,意味著資金喪失一定的流動性。
未上鎖的定期存款或許還能通過網絡銀行功能解凍,但若一經上鎖,就只能親自到銀行或提款機辦理,這對部分新加坡人,尤其是熟稔科技且熱衷投資的年輕一代,反而是種不便。
Milieu Insight的調查也發現,有越來越多對科技產品在行的新加坡人選擇傳統銀行以外的投資平台。
有44%的新加坡受訪者選擇Moomoo、Syfe等線上投資平台進行投資,高於區域平均的25%。
從年齡分布來看,25歲至34歲和35歲至44歲新加坡人分別有51%和57%使用非傳統銀行的線上投資平台,相較之下,55歲以上只有26%。
這或許也從側面說明,本地銀行的存款「上鎖」功能,為何仍以年紀較長者為大宗。
而年輕人對自己的科技識讀能力更有信心,較不擔心墜入網絡騙局,導致銀行存款不翼而飛,相信也是存款「上鎖」功能在年輕群體較不受落的原因。

需要親自到銀行辦理存款「解鎖」,對部分年輕人而言可能是種不便。圖為農曆新年前夕到全島各家銀行換新鈔的民眾。(聯合早報)愛錢但身心健康更重要
Milieu Insight調查報告的其他發現還包括,74%的新加坡人持有信用卡,這個比例在本區域也是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持有信用卡的新加坡受訪者中,
有87%幾乎或一定會在每個月償還所有卡費,展現出相當強韌的財務紀律。
整體而言,新加坡人在理財方面相較其他鄰國確有過人之處。
無論如何,當被問及「何謂成功的人生時」,
新加坡人仍把「保持身心健康」排在「財務安全和擁有足夠退休金」之前,可見大多數人還是深諳「金錢誠可貴,健康價更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