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今年第三季裁員和失業人數皆上升,讓企業對招募和加薪採取更謹慎的態度。
新加坡人力部周四(10月26日)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勞動市場報告》預估數字顯示,第三季就業人口增加2萬4000人,增幅環比減少300人。不包括外籍幫傭在內,9月的總就業人口達370萬6400人。
雖然就業人口穩定增加,但今年首三季裁員人數總和已破1萬大關,超越冠病疫前2019年全年裁員總數。 2018年及2019年,分別有1萬零730人及1萬690人丟了工作。
今年第三季被裁有4100人,比第二季的3200人,增加900人;主要在服務業(3,100人),特別是批發貿易業。
製造業和建築業則分別有800人和200人失去工作。企業重組仍是裁員主因。
此外,新加坡人力部調查顯示,未來3個月有意增聘人手的企業,已從今年6月的58.2%,滑落至9月的42.8%。想要為員工加薪的企業,也從近三成,減少到少過兩成。
新加坡勞動市場已連續8季擴張,但只有18%的受訪企業有意在未來3個月調漲員工薪資。這個比率是自2021年9月以來,首次跌到20%以下。
數據顯示,整體商業信心9月進一步減弱。企業招募和為員工加薪的情緒,在今年3月達到過去一年的高點後,連續兩季下滑。
今年3月,新加坡整體失業率寫下1.8%的新低,招募需求強勁,當時近65%的企業有意增添人手,願意幫員工加薪的僱主則有近四成。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鄭德源周四在面子書貼文透露,除了航空、旅遊、會議、會展與獎勵旅遊(MICE)、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這類正在從疫情中逐漸復甦的行業外,整體招聘情緒和就業需求,仍保持謹慎和存在不確定性。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受訪時指出,考慮到地緣政治的不確定因素,包括中東最近的時局發展,僱主和企業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個季度,有理由對新加坡人力資源前景採取更謹慎的態度。
此外,有鑒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需求疲軟,若日後就業成長持續放緩,她不會感到驚訝。
銀河—聯昌證券的經濟顧問宋生文受詢時指出,疫情後新加坡動市場持續復甦,想要請人的企業已填補空缺,面對困難者可能也已削減人手。
「還按兵不動的企業,應該是考慮到公司的營運狀況,而選擇在人力部署方面謹慎行事。」
詢及各領域成長前景,兩名經濟師皆認為,不同產業的就業成長可能放緩且不均。
林秀心看好旅遊業和款待業可支撐近期的就業情況,並抵消部分製造業和批發貿易的頹勢。
宋生文則認為科技領域,特別是網絡安全和醫療行業,會繼續有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