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習慣了一個地方的飲食,也就適應了當地的文化。
這句話用在知名新聞主播趙文蓓身上非常合適。剛到本地時,她有大約一年的時間,沒有去過鄰里咖啡店用餐,因為初到異國他鄉的她,不習慣獨自進食,也不喜歡本地咖啡店吵雜的用餐環境。在這裡待了18年後,她不僅愛在全島各地尋覓美食,還愛上魚片米粉等本地特色佳肴,採訪中她也特意強調,一定要是「加奶、加小辣椒的粗米粉」!

▲趙文蓓
訪談在新傳媒的一個咖啡館進行,眼前的她比起電視熒幕上顯得更加清瘦,也與她胸前佩戴的電視台門卡照片形成鮮明的對比。看著門卡照片上稍微的圓潤,趙文蓓笑說,那是她2005年來新加坡加入新傳媒一段時間後拍攝的,她解釋說,初來乍到不太習慣本地的飲食,所以「早上吃麵包,中午隨便吃,有時候就吃冰淇淋當飯,結果很快就胖了五公斤。」
儘管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已小有名氣,轉戰獅城當主播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而易舉。趙文蓓坦承,從飲食習慣,到新聞從業方式等,一切都要改變。
剛來新加坡的頭幾年,中央電視台好幾個不同的部門都曾勸她回中國發展。自認好強的她卻希望能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在新加坡證明自己。結果,「三五年後,也就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方式」,一顆心也安定了下來。如今,她已經在這裡有了事業和家庭。
入行20逾載,從沒後悔過!
歲月似乎沒有在趙文蓓身上留下多少痕跡,然而,不說不知道,她已經擔任新聞主播超過20年。她坦言「不管你多麼喜歡一個行業,都會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瓶頸。拿主播這一行來說,我這些年來是螺旋式上升的,每幾年就是一個階段,這跟個人的成長經歷和認知有關。」
她以最近幾年為例說,隨著社會和環境的變化,傳統媒體又面對新媒體及新的語言模式的衝擊,令她有時也會自我懷疑。然而,內心對主播工作的熱愛,讓她始終保持持續上升的狀態。
「這麼多年來,我的熱忱絲毫沒減少,我也從沒後悔入這行。」

▲趙文蓓和前同事及其他主播合影
趙文蓓自2002年從北京廣播學院(現名為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曾短暫進入湖南電視台工作,過後迅即進入中國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新聞部,主持《中國新聞》《新聞六十分》等國際頻道知名新聞欄目,深受觀眾喜愛。

▲趙文蓓當年和其他三名女將
是優頻道的新聞主播

▲趙文蓓與同事林啟元(左)和趙全胤合影
2005年,她選擇到新加坡加入新傳媒華語頻道,擔任新聞主播。因業務能力出眾,2006年至2010年間,曾多次榮獲新傳媒最佳華文主播稱號,並在2010年和2013年當選紅星大獎最佳新聞主播。

▲2013年,趙文蓓在新傳媒紅星大獎上獲得最佳新聞主播獎。旁為最佳時事主持人曾月麗與董素華。
對於頻頻獲獎,趙文蓓如何看待?她說,拿獎雖不意味著更有名或有更高的職位,但無可否認,獎項本身就是一種肯定。「尤其是第一次拿獎時,身為一個外來移民,感覺獲得了肯定。」

▲2018年,趙文蓓與本地名嘴 Pornsak 和香港知名藝人鄭丹瑞聯手主持大型電視籌款活動。
在央視已成名,為何捨棄?
雖說趙文蓓2005年才來新加坡工作,但其實她畢業的時候,就已被新傳媒選上。雖然她當時選擇了在中央電視台這個比較熟悉的環境里工作,沒接受邀請,不過她的心裡已經對新加坡心生好感。

▲趙文蓓在中央電視台當過三年的新聞主播
在中央電視台當了三年的新聞主播後,她希望能看到更廣闊的視界。在她看來,新加坡雖然小,但這個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地方,充滿了未知和可能性,也許能讓她更具有國際視野。
趙文蓓最終的決定,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那是因為她出生在山東長島的一個漁村,而長島在地理位置上很像新加坡,所以她對新加坡有種天然的親切感。
她也分享道,自己從小就很喜歡並且擅長講故事、演講和主持。初中時讀到一份《電視報》,報上介紹當年的一位主持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那時候她才得知,原來有一所學校專門培養主持人和新聞主播。
之後,她就非常留意這方面的消息。那時候信息不是很發達,也沒有電腦和網絡,她就通過電視,同時讓自己的朋友還有父母的朋友,幫忙四處打聽,終於拿到了學校的招生簡章。經過專業考試,她如願進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在四年的大學生涯結束後,被中央電視台甄選為新聞主播。
最難忘替班直播!
被問及新中兩國的新聞作業方式時,她說確有所不同。她在中國的國際頻道工作,是面向全球播出的,所以無論是新聞播報,還是採訪,更偏重於世界各地的大事。而新加坡的新聞更著重於本地的新聞,更關注民生。
因為是以華人為主的環境,她認為自己即便在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沒有感到特別陌生。然而,文化、工作環境和與人相處的方式等都有所不同,她當下就覺得還是要儘快適應。
「所以我在工作之餘,會走到新加坡的各個角落,去多多探索新加坡,也多和新加坡人交朋友,兩年下來,就逐漸適應了這裡的生活。」
談到最難忘的經歷,趙文蓓笑說,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新加坡,最難忘的就是替班直播。
「新聞直播呢,是 Live 實時直播,比如說是三點直播,你差一秒都不行。幾乎每個新聞主播,都曾做過耽誤播出的噩夢,一旦有特殊原因不能參與直播,就要迅速地找人替代直播。
如果沒有人替代,那播出的時候就會出現「空窗」,也就是沒有新聞主播的意思。「我在中國和新加坡都曾有一次需要臨時替班直播,非常緊急,在播出前幾分鐘才到達演播室,然後馬上就要開始直播。這是讓我覺得很受考驗,也很難忘的事。」
家庭和工作,難平衡!
職場女性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生活。趙文蓓育有一子一女,在兼顧家庭的同時,事業上也風生水起。給人的印象是無論是在電視台,還是生活中,似乎都得心應手。然而趙文蓓的回答讓人意想不到,她說:「非常難平衡家庭和工作生活。」

▲趙文蓓與兒女到吉隆坡親子游
在唐人街鬼仔巷留影
她笑著說:「我不相信一個已成家的職業女性,能在工作做得特別好的同時,也處理好家庭瑣事,肯定有缺失的部分。」
她坦承,面對在讀小三的兒子和小一的女兒,自己也會有壓力較大,「對著孩子吼」的時候。
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尤其需要精神和體力。談起她不時在朋友圈上傳的一些運動照時,她說,其實是從去年才開始有規律地運動,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學後會去跑步,周三會去健身房「擼鐵」(做器械訓練),偶爾會做普拉提*,「加快新陳代謝,也讓人精神好!」
*普拉提——即 Pilates,是一種舒緩全身肌肉及提高人體軀幹控制能力的健身運動。
「父母對我性格影響最大!」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十幾年來奉行魚素主義,她說,吃魚是為了補充蛋白質,也是因為喜歡家鄉海邊的味道,「算是遊子和家鄉的天然連結」。
談起吃素的原因,她說始於父親患癌期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父親祈福。
趙文蓓說,父母從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通過言傳身教,為她樹立非常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直到她18歲走出家鄉,去上大學。
「所以在這前18年的過程當中,父母對我的影響非常的大,我也非常感謝我的父母。」
她還有一個親姐姐,10歲時就通過選拔,在北京的舞蹈學院裡學習舞蹈。她說,姐姐就像是她認識這個世界的一扇窗戶。
「她讓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了解到北京是什麼樣子,這也更加地堅定了我要考到北京廣播學院的決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懷揣夢想的小女孩,到如今優雅知性的專業新聞主播,趙文蓓的人生,就像一部熱血而勵志的電影。勇敢、堅韌而自信的她,憑著自己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了本地新聞媒體界的中堅力量。未來,我們也期待著,繼續通過電視熒幕和其他渠道,見證她閃閃發光的人生。
趙文蓓的另幾張臉
為人師表

趙文蓓對採訪、剪輯,到電視台、電台的播報和臉書直播,無所不通。她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從業經驗,讓她成了導師。近十五六年來,本地8頻道和優頻道新聞中出現的記者、年輕主播及配音員等,有不少都接受過她的指導。近期,她還參與全國中小學朗誦比賽的賽前培訓和一些華文活動的培訓工作。
曾有人問她,難道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她笑說,「不怕!」讓人感受到她的自信和豁達,她說:「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永遠在舞台上,但如果能看到自己的學生在舞台上發光,也是件開心的事!」
服裝設計師

因為很難找到合適和滿意的衣服,無師自通的趙文蓓決定為自己設計衣服,然後買布請裁縫師按圖製作。她說,她現在穿的都是自己設計的衣服,此外,也應邀幫朋友設計。
一邊說時間不夠用,一邊還幫身邊的朋友設計衣服,難道不覺得累嗎?對此,趙文蓓說,做這些事情的動力之一是自己喜歡分享。
「朋友穿上後好看的話,我也特別開心。對我來說,這也是我的一種解壓方式吧。」
(圖片由許銘恩、受訪者、新報業媒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