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循財總理宣誓就任當天,澳大利亞報章《雪梨先驅晨報》發表了一篇評論,劈頭第一句就是:
「(5月15日)晚上,新加坡經歷了獨立近60年以來極為罕見(exceedingly rare)一件事:新總理上任。」
《雪梨先驅晨報》評論員之所以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是因為澳洲在新加坡上一任總理李顯龍的任期里,一口氣換了八位總理。
黃循財當上新加坡獨立以來的第四位總理都讓這位評論員如此訝異,如果告訴他,新加坡還有一個政府部門,自獨立後只有過三位部長,天曉得他要用哪個詞彙來形容了。
三名部長既是行內人,也是多面手
這個部門就是律政部。
自新加坡1965年獨立以後,律政部至今只有過三名正部長,他們分別是:
巴克(E. W. Barker),1964年11月1日 - 1988年9月12日
賈古瑪教授,1988年9月12日 - 2008年4月30日
尚穆根,2008年5月1日至今

左起:巴克、賈古瑪教授、尚穆根。(紅螞蟻製圖)
巴克擔任律政部長近24年,賈古瑪的任期也將近20年。至於尚穆根,由於來屆大選必須在2025年11月前舉行,即使他在大選前卸任,也將服務約16-17年。
除了十幾二十年的任期,這三人還有不少共同點。
他們在擔任律政部長的同時,還兼任以下職務:
巴克:國家發展部長(1965年8月9日 - 1975年6月2日)、內政部長(1972年9月16日 - 同年10月31日)、環境部長(1975年6月2日 - 1979年1月31日)、科學及工業部長(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77年9月26日 - 1981年4月1日)、勞工部長(1983年5月9日 - 同年9月7日)。
值得注意的是,巴克在1972年9月16日到10月31日之間,竟然擔任律政部兼國家發展部及內政部長,同時領導三個政府部門!
據《新明日報》1972年10月31日的報道,由於負擔太重,巴克當時向時任總理李光耀請辭一個部門的職務,後者於是委任蔡善進從11月1日起,擔任內政部長。

熱衷體育的巴克自1970年11月至1990年5月擔任新加坡全國奧理會主席。圖為巴克以奧理會主席的身份,於1980年將最佳男青年運動員獎頒給泳手溫仁德。(海峽時報檔案照)
賈古瑪教授:勞工部長(1984年1月1日 - 1985年1月1日)、內政部長(1985年1月3日 - 1993年12月31日)、外交部長(1994年1月3日 - 2004年8月11日)、副總理(2004年8月12日 - 2009年4月1日)、國家安全統籌部長(2005年9月1日 - 2010年10月31日)、國務資政(2009年4月1日 - 2011年5月20日)。
尚穆根:外交部長(2011年5月21日 - 2015年9月30日)、內政部長(2015年10月1日至今)。
(按:尚穆根也曾於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5月20日之間,兼任內政部長。)
教育背景方面,他們都畢業自萊佛士書院或其前身萊佛士學院(Raffles College),巴克畢業後負笈英國劍橋大學,賈古瑪和尚穆根過後則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賈古瑪畢業自新加坡大學,即國大的前身)。
三人都主修法律,也都獲得執業資格。巴克和尚穆根後來當上了律師,賈古瑪則在耶魯大學法學院考獲法律碩士學位後,回到當時的新大執教。

2008年,賈古瑪教授(左)卸下律政部長職務,由尚穆根接任,後者在賈古瑪教授的歡送晚宴上送他一盒高爾夫球,代表律政部表達對他服務了27年的謝意。(海峽時報)
新加坡政府部門經常出現「外行人」擔任部長的情況,例如教育部長不是教師出身,國防部長也不是軍人出身等。
因此,律政部一路來都由行內人掌舵,在新加坡各個政府部門當中,可算是例外了。
同場加映:自治邦時期的勞工及律政部長貝恩
巴克、賈古瑪和尚穆根都是新加坡獨立後的律政部長,但新加坡在1959年成為自治邦的時候,也有一名律政部長,他就是當時兼任勞工部長的貝恩(K. M. Byrne)。

貝恩。(海峽時報檔案照)
貝恩在1961年卸下勞工部長的職務,擔任衛生及律政部長,卻在1963年大選角逐克羅卜區(Crawford)議席時,以193張選票的微差不敵社陣的巴尼(S. T. Bani)。
時任國家發展部長陳家彥也在同一屆大選中落敗,兩人因此成為新加坡史上首兩名敗選的人民行動黨部長。
《白衣人:新加坡執政黨秘辛》一書引述一位不具名行動黨員的看法稱,貝恩落選是因為他個性太直,當時許多居民面對徙置問題,請求部長延後一兩年進行,被他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