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前天(4月8日)在國會就美國關稅政策進一步發表了看法。自特朗普公布關稅政策,不但美國各地爆發反對特朗普政策的「放手」(Hands off)遊行,也引發了全球金融圈對貿易戰和經濟衰退的擔憂,4月7日全球股市暴跌,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跌幅達更是8%!

圖源:海峽時報指數「如果美國對於對華貿易有所不滿,那麼它應該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下提出改變方案,例如對國際貿易體系提出改革。但是,美國現在做的不是改革,而是在親手摧毀它一手建造出來的國際貿易體系。」

圖源:黃循財國會發言
他說,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近80年,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開放市場的WTO多邊貿易體系,為全球帶來繁榮與穩定,改善了千萬人的生活,也提升了包括美國本身的經濟。
不過,不是所有美國人都這麼看。有些美國人收入多年沒有增加,甚至失業,有些美國工業城市淪為廢墟,他們認為美國經濟體系存在基本問題。這些在90年代就發生了。

黃循財說,WTO體系確實需要改革。但是,即便美國與中國在貿易上存在不滿和爭端,例如認為中國加入WTO之後獲益太多,或者在市場准入、企業補貼存在不公,對於這些不滿和爭端,美國應該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下提出申訴,包括對國際貿易體系提出改革。但是,美國現在做的不是改革,而是在親手摧毀它一手建造出來的國際貿易體系。
新加坡才是貿易逆差國
他說,按美國政府的說法,本輪提出增收關稅是為了解決美國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但是,黃循財說,但存在貿易逆差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它只說明美國消費者從世界購買的商品,比其他國家從美國購買的商品多。

況且,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與很多夥伴其實是順差。美國向世界出口軟體服務、教育、娛樂、金融和商業服務等,都是順差。但美國完全沒提到這個事實。
黃循財說,新加坡跟美國是貿易逆差,換句話說,新加坡從美國買的商品,比美國從新加坡買的還多。如果美國關稅確實是對等的,那麼怎麼會向新加坡徵收10%關稅?
「對朋友不該做這樣的事」
他說:「對朋友不該做這樣的事。」
黃循財說,美國本輪增加關稅,亞洲地區受影響最大。之前的兩輪加稅,以及本輪一起,美國對中國大陸施加超過60%的關稅;在東南亞,則是10%至49%。這些關稅將嚴重影響區域經濟發展。
他說,美國提出「對等關稅「,實際上是對WTO體系和規則的背棄。與其公平對待所有貿易夥伴,美國現在做的是對不同貿易夥伴提出不同要求。如果其他國家有樣學樣,那麼,原本的這種以規則為主導的體系將崩潰,對小國尤其不利。

黃循財說,新加坡決定不對美國採取報復性關稅,因為這麼做的話,只會讓新加坡消費者付出更高的成本和生活費用。如果新加坡對美國商品也徵收10%關稅,那麼,所有從美國進口的貨品,新加坡消費者都要加付10%的價格。
《新加坡眼》注意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的香港、台灣,也決定不採取報復性關稅。
雙贏成為過去式
拳頭會是硬道理
黃循財判斷,美國本輪增加關稅,看來10%關稅是無法避免的,不論那個經濟體是否跟美國貿易是順差或逆差。
他判斷,本輪增稅很可能不會就此結束,反而,可能會引發其他國家包括歐洲的一系列的報復行動,帶動成本上漲。
更嚴重的是,由於本輪加稅,在全球範圍內,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大受打擊,許多企業暫停投資計劃,採取觀望態度。
這一輪新的保護主義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不但會影響美國本身,也會影響全球經濟發展。
除了在經濟領域,我們可以預見,這種「唯我優先」的心態會蔓延到其他領域,影響國際合作,國與國之間互相信任,逐漸不願採取「雙贏「,而更願意採取強硬手段或壓力。
需要更為可靠的全球貿易體系
對新加坡來說,近期內,全球經濟發展放緩,新加坡的產品和服務的銷路會受到影響。新加坡今年的經濟增長肯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是新加坡的外向型產業,包括電子、醫療產業、生物科技、交通、金融、保險等。對員工來說,或許得面對加薪放緩、減薪甚至裁員。新加坡政府會對職工伸出援手,提供現金支持、就業培訓,也將幫助企業,包括企業稅回扣等等。
新加坡政府決定成立以副總理兼貿易工業部長顏金勇為首的工作小組,來應對新的經濟挑戰。
黃循財說,美國也許已決定要走保護主義路線,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必有樣學樣,而是應該盡力維持多邊貿易體系暢通可靠,並開始構思、設計更為可靠的全球貿易體系。
他呼籲,新加坡尤其應該與東協國家加強經濟合作,並且與本區域外的國家同樣加強合作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