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chingseng
烏節路的底層商家店鋪大量被淹,大量貨物被水流沖走。


幸好,烏節地鐵站和地下通道將入口處高過歷史淹水位1米以上,因此沒有導致內部洪水倒灌,但行人只能利用以木塊墊高的臨時通道通過。

為此,新加坡政府在2011年開始怒砸12億新幣,完成了全島325個溝渠的改善工程。
雖然新加坡還做不到完全沒有水淹,但水患有明顯減弱,即便有很多「淹水」事件,但「淹水」水位怎麼也高不過汽車輪胎。
↓ 2021年8月30日,新加坡2處發生淹水
半夜的大暴雨,引起新加坡2處淹水,一處為後港8道,另外一處為通往淡濱尼快速公路(TPE)的榜鵝大道支路。

圖源:pub
不過淹水很快便在30分鐘之內消退了。
2022年11月,新加坡快速路被「洪水」淹了!
當時,新加坡連下好長時間的大雨,為此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在前幾天還專門發出預警,提醒公眾注意可能出現的洪災。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水漫金山」的現象。一名網友,在夜晚經過武吉知馬快速公路BKE時,就拍到了罕見一幕。

圖源:FB@Beh Chia Lor
據這名網友介紹,自己是在11月7日晚上開車經過的,地點靠近克蘭芝一帶。
被大水淹沒的路段大概有100米左右。為了避免積水倒灌進車內,路過的車輛只能減速慢行。

圖源:FB@Beh Chia Lor
幾乎所有的車道都被積水淹沒。水深相當誇張,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差點就要沒過路肩!要是積水再多一些,就要流到橋底了。
路上還有一些垃圾漂浮在積水上。在這段路上駕駛,對於司機來說確實是個挑戰。

圖源:FB@Beh Chia Lor
事後,公用事業局出來對積水進行了一些解釋。
根據當局的調查,事發路段出現嚴重積水現象,主要還是因為道路兩旁的排水柵欄被堵住了。

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因為淤泥和枯葉太多,堵塞了排水柵欄的排水口,雨水無法順利排出,才越積越多造成了如此嚴重積水。(實際上水還沒淹過馬路牙子)
在接到民眾通報後,公用事業局緊急安排了工作人員前往事發路段,一邊清理堵塞一邊為有需要的司機提供幫助。

圖源:TikTok@bxw_vezel21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新加坡的排水系統已經很牛了。
同一片烏雲,同一片雨。下在新加坡和下在隔壁馬來西亞柔佛州效果卻完全不一樣。隔壁的馬來西亞的柔佛州的水位已經有半人高了,而新加坡的水位還沒漫上街

馬來西亞 2022年遭遇50年難遇到的特大洪水

同一時間,新加坡的水還未衝出河道 所以說,新加坡目前的排水系統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新加坡超強排水系統隨時待命 同時著手新的排水蓄水系統
新加坡是通過這些方式做到強排水的↓
①全島建立超強的排水系統,大街小巷都有排水設施,水渠,排水孔等。

不僅如此,新加坡的馬路上,也經常可以見到排水孔。
新加坡目前的排水系統是由32個主要河道,超過8000公里長的渠道,以及17個水庫組成。
全島每起一棟新樓、每建一個街區,都提前規劃好排水系統的位置、最大容量和排水效果。

△所有的房屋邊上
都有這樣的排水溝
政府還引進了可以滲透水的砂礫技術,城市中的草地都可以滲透、引導收集雨水,分擔抗洪壓力。

圖源:Have8
這些溝渠就像是一塊巨大的海綿,每到暴雨時能及時吸走雨水,並排入新加坡的蓄水池,成為新加坡水資源的源頭。

△ 麥里芝蓄水庫
②新加坡防洪的關鍵就在於17個蓄水池!
新加坡新加坡大大小小的蓄水池達17個,他們不僅可以用來蓄水,還是著名的自然保護區。

2008年開放的濱海灣堤壩,也是新加坡全面抗洪的重要環節,它將蓄水池和大海隔開,這樣蓄水池的水就不會受到潮汐的影響。
當雨水過多蓄水池過滿的時候,工作人員只需打開排水泵只需9秒就能排空,一個奧運會游泳池容量的水。

圖源:谷歌
③所有重要道路的地下管道,也都裝有實時的監控系統
在2013年時,新加坡就重新修訂了《地面排水系統準則》,要求給重要的地下管道裝監控系統。 一旦有情況發生,馬上就能採取及時的措施。

△ 史丹福地下儲水池
目前,新加坡的排水體統已經是數一數二的,但當局依舊不滿足。
今年,當局還在探討一種新的排水和蓄水系統,預計今年開展建設,2025年完工。
一起看看是什麼高科技吧~
新加坡預建地下排水蓄水系統 後將在全島發揮防護作用
公用事業局今年1月已在新加坡電子商務網站上進行了招標,為地下排水和蓄水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展開顧問資格預審招標(pre-tender qualification)。
據公用局解釋,新加坡土地有限,地下排水和蓄水系統將利用地下空間來緩解洪水、儲水和儲存能源;這樣就能減少地表上水泵站和儲水池等設施占用的面積。
同時,發言人還指出,該項研究早就2015年就已經開始了,本次招標是研究的延續。
不過,發言人還表示,即便是新系統完工後,目前的地面排水基礎設施仍是暴雨管理的首選方法,因為它的成本較低,無須太多維修,只須少量抽水就能應對連續的暴雨。
而現在這個地下排水和蓄水系統將作為應急計劃,若是以後發生極端暴雨,導致地面排水系統不堪重負,就將啟用應急計劃,在全島發揮防護作用。

勿洛蓄水池 圖源:維基百科
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副教授陳詢吉在採訪時表示,新的地下排水和蓄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還可以在流水通過重力流入地下水庫的過程中可產生一定水力發電量,不過這將增加投資和維護成本。
總的來說,新加坡是吃一塹長一智的典型代表,儘量避免在同一件事上栽跟頭。
不過,近年來,新加坡的雨似乎變得更多了,希望新的排水系統能早日完工呀~
*以上圖片均來這網友社媒,特備標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