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EIU調查,四個亞太地區城市躋身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前十位。
第一位,新加坡
第二位,法國巴黎
第三位,瑞士蘇黎世
第四位,香港
第五位,挪威奧斯陸
第六位,瑞士日內瓦
第七位,韓國首爾
第八位,丹麥哥本哈根
第九位,以色列特拉維夫
第十位,澳洲雪梨

新加坡被評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在經濟學人智庫(EIU)的「全球成本調查」(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Survery by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新加坡連續五年,位居榜首。
截止2017年9月,追蹤了133個城市,150多種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對比,亞太地區香港、首爾和雪梨位居分別是第四、第六和第十位。
新加坡的房價比基準城市紐市高出16%,後者在全球排名第13位。

巴黎從去年起接手了香港第二的位置。EIU分析師表示,法國首都巴黎是唯一一個躋身前十的「歐元」城市,生活成本非常昂貴,儘管與其他歐洲市場相比,但法國的美酒、交通和菸草成本更價物有所值。
可是我們來對比一下新加坡,一隻法國紅酒平均售價位11.9美元,在新加坡的售價是23.68美元。
由於政府政府的購車限制政策,新加坡這裡是世界上開車最貴的城市。在新加坡,買一輛普通私家車要花費大概7萬新元(合美金5.3萬)。

根據Panache Management 執行長Alex Schlaen表示,到2025年,香港高端房地產價格會翻倍,前提是政府不會太激烈的干預。

亞洲其他一些城市也躋身全球最「廉價」城市系列,印度的班加羅爾和巴基斯坦喀拉蚩,分別位於第129位和第127位,略高於敘利亞的大馬士革。
蘇黎世、奧斯陸、日內瓦、哥本哈根和特拉維夫躋身前10名。美國洛杉磯在世界排名第14位。

雖然新加坡最喜歡事事爭第一,但相信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生活成本是全世界第一。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生活成本廉價也不是什麼好事,前面提到的敘利亞的大馬士革,那裡常年戰亂,政治局勢動盪,正是這些不穩定因素,導致其經濟衰退,進一步導致成本下降。就是說生活成本越低也就越不適宜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