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也停止了理想主義,每天就想著打理庫房,盤點貨物,出貨進貨,忙到晚上八九點才下班,再去吃飯,沖涼,都十點多了。那段時間我都不敢失眠,我必須保證睡眠,這樣才有精力去應付第二天忙碌的工作。也沒有空上網,沒有空閒逛,沒有空胡思亂想,理想就是月底拿工資,幾個月攢夠一定數目匯回家。
這樣的生活顯然我是不喜歡的,處在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環境里我們只有三種選擇:適應環境,改變環境,離開。我很難適應,但又沒有能力改變,更糟糕的是我還沒法離開,所以只有適應,別無選擇。
那些日子,很是煎熬。這一段過程不是十天半月,而是近兩年,就這樣一點一滴打磨我的脾性,強迫我腳踏實地。直到後來,我突然感覺這一切還不錯吧。以前面對繁重的工作,雖說不反抗,但內心是抗拒的,被迫的,不得不的。現在面對這些坦然接受,心平氣和,毫無波瀾。

工作忙嗎,沒關係,一項一項做,總有做完的時候。麻煩事,不是我分內的事都推給我嗎,也沒關係,不挑不揀不推辭,無所謂。說也奇怪,有了這樣的心態後,轉機也就來了。辦公室有人離職,而我對庫房很熟悉,就被調進辦公室里處理訂單了,不用再去搬東西了。
至於那些不友好的同事,有的已經離開新加坡,其他的繼續體力勞動,我不用和他們打交道了。我的這一段簡直就是態度決定人生的真實案例,還是我親身經歷的,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伍】
為什麼是新加坡呢?為什麼不是美國,英國,歐洲,日本,韓國呢?為什麼不是非洲呢?這個問題我猜不出,或許老天自有它的考慮,我且不必想了,總之既來之則安之,好好享受就行了。
在新加坡用享受這個詞絕對名副其實。我有一個朋友隨建築公司外派在一個非洲國家,聽其描述,條件很是落後,生活很是無聊。但是新加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交通方便,先進發達,文娛活動豐富多彩,人們和善禮貌,講秩序。我覺得老天爺給了我一棍子後又給了我一塊糖,真是讓我愛恨交織。
剛來新加坡不久我就有機會看了周杰倫的演唱會,這是我第一次看演唱會,而且是周杰倫的。我坐在看台的最外層,距離舞台千里之外,不過我並不奢求能夠近距離看到周杰倫,看看大螢幕,感受一下現象氣氛就心滿意足了。
當千百次在耳機里,音箱裡聽到的歌曲通過震撼的音響傳出來時,就像是親眼看到了電視里經常出現的大人物一樣。周杰倫的歌陪伴了千百萬人的青春,我是千百萬分之一,與其說是看周杰倫的演唱會,不如說是懷念我的青春。

接下來又有機會去泰國旅遊。新加坡到泰國比較方便,而且在這裡賺著新幣去泰國花不心疼。說實話這次去玩沒有過癮,但這樣很好,保持意猶未盡,下次還想去。
新加坡氣候炎熱,泳池很多,所以周末常常去水裡泡著,以前我是旱鴨子,現在也能游兩步了。
休息的時候也常去一些非著名景點,走走路,看看景,享受一下陽光和新鮮空氣,體驗一下悠閒自在的生活節奏。
還有許多非常愜意的享受,這一切我都歸功於新加坡。

【陸】
清晨六點半起床,天還沒亮。半睜半開迷糊的雙眼去浴室刷牙洗漱沖涼。抬頭看天,星星大概一夜無眠,靜靜地等待這個城市甦醒。七點,洗漱完畢,撒著人字拖沿著輕軌高架橋下的小道去地鐵站買早餐。天已經大亮,鳥兒嘰嘰喳喳從頭頂掠過。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
注意,是陽光明媚的早晨。因為只有在早晨,太陽可以用明媚來形容,過了九點鐘,可就不明媚了。新加坡的月亮和中國一樣圓,但新加坡的太陽可比中國的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烤的你分分鐘皮膚變顏色。
另外,陽光明媚的早晨不一定是陽光燦爛的一天,此時此刻陽光普照,說不準一會就烏雲密布,分分鐘雨簾掛滿天地。雨在新加坡是常見的,也是唯一可見的。這裡地處北緯一度,靠近赤道,氣象現象很是單調。沒有大風,沒有霜,沒有雪,沒有霧,只有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陣雨,太陽雨,雨和陽光是這裡天氣的主旋律。

買完早餐,打包返回。一片枯葉在我面前落下。我突然意識到,這個萬年青的地方,也是有落葉的。在我的生活經驗里,落葉是和秋聯繫在一起的,天氣轉涼,準備入冬,一年接近尾聲。可是這裡,永遠鬱鬱蔥蔥,永遠生機盎然。寬大的芭蕉葉輕輕搖曳,高高的棕櫚樹筆直站立,青青的草地隨處可見,感知時光的流逝只能通過桌上的檯曆。
家鄉的四季變化我都漸漸忘了,尤其是想不起來寒冬臘月伸不出手的感覺了。
過春節也感覺怪怪的,因為我從小到大的春節都伴隨著寒冷,而在這裡卻是短袖短褲。當然,我們的春節在新加坡不叫做春節,叫農曆新年,據說是要去中國化。我想即使不去中國化,稱作農曆新年也是對的,畢竟這裡沒有春,春節的內涵便只剩下辭舊迎新,叫農曆新年更為準確。
提著早餐回到公司,換鞋,打卡,進辦公室,開電腦,把早餐打開,抬眼看了一下檯曆,數字已從二零一四跳到了二零一八了。我已說過,只有檯曆明明白白的告訴我,時間已過去了四年。
四年了,我要離開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是四年,為什麼不是一年兩年三年,或者八年九年十年,為什麼偏偏是四年!

我猜是這樣,命運對我的教導不止那一個巴掌,更重要的是必須經過時間的洗禮。一個巴掌讓我認識到錯誤,但一年兩年時間太短,不足以讓我深刻認識。
而八年九年又太長。又或者說,上天最初也不知道安排幾年,一切全憑我的覺悟。它需要時間來安排一些事情來告訴我要堅持,並且讓我認識到,當我不再認為這種堅持是一種堅持時,我就不用再堅持了。
我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個八尾狐的故事:當八尾狐長出第九條尾巴時就修煉到最高境界了,但在此之前它必須幫助一個人完成一個心愿,可是為了完成這心愿它又必須失去一條尾巴,如此進入了死循環,它永遠無法擁有九條尾巴。它去問佛,佛笑而不答。它無奈。但它依然很虔誠的幫助別人完成心愿,如此周而復始,以至於忘了去想第九條尾巴了。
直到有一天,它又長出九條尾巴,又要去幫助一個人完成心愿,這個人說,我的心愿是你擁有九條尾巴。八尾狐突然明白這個死循環原來是有解的。
早餐吃完了,辦公室陸陸續續來人,打水,整理桌子,講講閒話,準備工作了。
【柒】
要走了,要走了,心中十分不舍,我不知道為什麼會不舍,不是一直想要離開嗎,可歸期近在眼前時又很留戀,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矛盾心理。我突然想到物理學裡的慣性,物體對其運動狀態的變化有一定的阻抗,比如汽車轉彎時,車裡的乘客必然身體傾斜,這種傾斜就是我現在的矛盾心理吧。
但不管怎樣,離開是一定的了,改變將再次發生。
既然這樣,那就認真的告別吧。
再見了,樟宜機場。初次見面就是在你的地盤,你迎接我來,你送我離開,你是一頁新加坡的開頭和結尾,筆墨不多,卻位置關鍵。

再見了,濱海灣,魚尾獅,高大氣派的酒店和建築群。這些新加坡的地標,曾經只存在電視新聞里,而現在我多次來到它們的身邊,留下許多照片和視頻。將來它們又將存在於我的電視新聞里,不過卻多了一份深深的回憶。

再見了,中國大使館。曾經不知從何而來的家國情懷讓我來到大使館的外圍。我不是來辦理事情,只為了看一眼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看到她,有一種莫名的安慰。這些年中國越來越強大,身在海外的中國人也就越來越自信,雖然我是底層工作者,但我的背後是強大的祖國,你要是讓我不高興,就扣你的裝甲車。

再見了,Jurong East Station 。這裡附近有一家水餃店,非常實惠,五塊錢十二大粒,恐怕是新加坡最便宜的了,關鍵是我吃來感覺有家的味道,所以我常常去這裡吃餃子。

再見了裕華園。記得剛來時,我常和兩位工友到這裡野餐。我們帶上飲料和熟食,席地而坐,邊吃邊聊,聊工作,聊新加坡,聊各自過往和未來打算。他們早已回國,現在輪到我了。

再見了,牛車水。我每次都來這裡匯錢回家,安全,便捷。每次來都看到很多中國工友,特別是在匯率高的時候,大排長龍,拿著大把大把的鈔票匯給家裡。這些工友包括我在內,一邊為新加坡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提供勞動力,一邊減輕國內的就業壓力,掙著錢讓家人在國內消費,為兩個國家都作出了貢獻。向他們致敬。

再見了,我學習駕叉車的培訓學校。當時有一天的課程安排在大年初一,我本身並不在意。但一個教練專門走到我這個中國人身邊,與我握手並說happy chinese new year。他不是華人,只是他知道這是華人的傳統節日就來問候我,我感受到了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和關懷,而這種陌生人的善意在新加坡很常見。
再見了,文禮站,我住在這附近,常常去買日用品,這裡就像家一樣親切。另外,我很喜歡許多地鐵站的華文名稱,比如Boonlay-文禮,Clementi-金文泰,Dhoby Ghaut-多美歌,Bras Basah-百勝,Mayflower-美華等等。
再見了,聖淘沙,烏節路,東海岸,烏敏島,聖約翰島,龜嶼,武吉士,麥里芝蓄水池,佛牙寺,虎豹別墅,南部山脊步行道,哈芝巷,福康寧公園…….有些去過多次,有些只去了一次,反正不遺憾,新加坡沒白來一趟。

還有千言萬語,但就此打住吧。沒有時間說了。
因為我要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