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正經歷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變暖,未來該怎麼辦

2021年08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最新由IPCC撰寫的氣候報告已經發布,揭露了巨大自然災害的潛在危險,面對不斷嚴峻的環境變化,新加坡政府都做了什麼準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紅色警報

IPCC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於1988年共同創立,作為政府間的科學機構,定期向決策者提供有關當前氣候變化物理科學及其潛在環境和社會影響的科學評估,並提出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的建議,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決策參考。

本次的《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及其決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SPM)於8月9日正式發布,引發了強烈的關注。

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 圖源:IPCC官網

研究警告說,在短短十多年裡,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極端熱浪、乾旱和洪水,並突破一個關鍵的氣溫上升極限。

聯合國負責人說,這份報告「對人類來說是一個紅色警報」。如果全世界不迅速採取行動,災難將不可避免。

未來可能的氣溫走向 圖源:StraitTimes

新加坡面臨的四大挑戰

不斷加速的氣候變暖

報告顯示,自1850-1900年以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已上升約1℃,並指出從未來 20年的平均溫度變化來看,全球溫升預計將達到或超過1.5℃。

這一閾值有可能引發更多極端天氣,威脅人類健康、農作物和森林和珊瑚礁等關鍵生態系統。

基於不同情景的全球地表溫度變化 圖源:StraitTimes

並且目前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溫室氣體已經被排放到大氣中,即使馬上污染停止,世界也會繼續變暖一段時間。

而新加坡因為城市熱島效應——因為城市建築密集,所以在白天吸收熱量會在晚上釋放熱量,導致溫度比郊區更高,已經經歷了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變暖。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氣象局 (MSS) 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的氣溫已經比 1948 年高 1.8 攝氏度。而相比全球氣溫,高了約0.7攝氏度。

面對這樣的情況,新加坡提出了解決策略:

1)綠化植被:增加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的植被覆蓋面積,防止陽光使建築物升溫;

2)綠色出行:促進公共運輸的使用,鼓勵步行或騎自行車等綠色出行;

3)新型材料:在道路、屋頂和建築立面上使用淺色表面或反光材料,減少陽光的加熱作用;

4)改造建築:改變建築高度和建築的幾何形狀來增加通風;

5)節能減排:鼓勵使用空調和冰箱等節能設備來降低能源消耗;

6)更多設施:搭建更多遮陽裝置,如檐篷、百葉窗或百葉窗,減少熱量徘徊。

海平面上升將導致更多極端災害發生

科學家預測,本世紀末海平面預計將上升半米以上,並且可能有加速惡化的趨勢。

當它與風暴潮和海嘯等海洋自然現象疊加出現時,更會發生極端海事事件,導致許多沿海地區發生更嚴重、更頻繁的洪水。

相對於 1900 年的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 圖源:StraitTimes

並且IPCC 報告顯示,「以前百年一遇的極端海平面事件,到本世紀末可能每年都會發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地球觀測站主任班傑明霍頓教授說,現在冰山的融化速率不穩定,還有許多未知變化。

如果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冰島——格陵蘭島和南極洲開始加速融化,那麼就會對新加坡造成毀滅性影響。

面對這樣的嚴峻局勢,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推出了國家海平面計劃,希望提高對影響新加坡及周邊地區的海平面上升的科學認識,以更好地應對海平面上升。

一些具體的策略包括:

1)種植樹木:沿海岸線種植和保護紅樹林,因為樹木和灌木可以緩衝風暴,並積累沉積物;

2)海岸屏障:為新加坡約 70% 的海岸線建造海岸屏障,例如海堤和石堤;

3)擴展海岸線:擴展城市東海海岸線,如林竹港、雙溪加都和裕廊島等周圍地區;

4)提升海拔:提升新建築開發項目的平均海拔,如大士港和樟宜機場 5 號航站樓,將建在海拔至少 5m 的地方;

5)土地利用:鼓勵土地復墾技術,並發展「圩田」,將一片從海上開墾的低洼土地用圍牆圍起來,以保護土地免受海洋影響。

更多極端天氣和異常變化

根據最新估計,全球每升溫1攝氏度,極端降雨量就會增加7%;強熱帶氣旋將更為頻繁地發生;印度洋的季風降雨將更猛烈,並且出現在不同季節。

以往十年一遇大雨的發生機率現在增加了30%,而若溫度升高3度,則將是十年兩遇或三遇,水量也將增加三分之一;而過去十年一遇的大旱將成為十年四遇。

極端溫度事件將變得更加頻繁和更加劇烈 圖源:StraitTimes

MSS 就曾在 2018 年表示,新加坡可能會在 2045 年~ 2065 年中的某個時間經歷首次 40 攝氏度高溫。

而新加坡管理大學氣候科學家 Winston Chow 則表示說,因為新加坡濕度高,將放大高溫的不適感,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如果有長時間的熱浪,人類可能可以通過空調等手段對抗,但樹木和動物就沒有那麼奢侈了。」也就是說,除了我們需要面對這樣的挑戰,環境會遭受更毀滅性的影響。

所以為了未來的極端天氣事件,新加坡制定了緩解措施:

1)增加蓄水池:目前新加坡有兩大蓄水池——Stamford 和Opera Estate ,而第三大蓄水池也將於 2025 年完工;

2)排水渠道:加寬或加深目前大約 8,000 公里的排水溝、河流和運河;

3)防洪屏障:增加防洪屏障,預防山洪暴發時房屋和建築物的坍塌與損毀;

4)提升海拔:提高建築平台高度,如地鐵站的入口,以防止雨水流入;

5)綠化環保:增加雨水花園,通過過濾幫助凈化流入排水系統的水;增加屋頂綠化,儘可能多的收集雨水,幫助其快速蒸發。

碳預算下的迫切轉型

早在2013年, IPCC 就引入了「碳預算」的概念——即在有機會避免氣候變化的危險影響的前提下,全球仍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碳預算和氣溫升高的關係 圖源:StraitTimes

如果按目前的狀況不加以計劃,全球會在30年內將剩餘預算耗盡,也就意味著難以挽回的悲劇。

新加坡對此非常關注,還做出國際承諾,在本世紀下半葉儘快實現凈零排放:

1)太陽能利用:預計到2030年,公共部門將把太陽能利用提高到1.5吉瓦峰值,相當於每年為超過26萬戶家庭供電。而新加坡的登革水庫將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動太陽能發電場之一;

2)汽車清潔能源:預計到 2035 年,政府汽車將使用清潔能源,從 2023 年起,所有新的政府汽車必須實現零尾氣排放;

3)減少水處理能源:探索反滲透新技術以提高 Newater 的生產;

4)學校環境可持續性:預計到 2030 年,至少 20% 的學校實現碳中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新加坡將實現可持續發展、凈零排放和綠色經濟的綜合路線圖」。

必須重視的未來

IPCC報告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推動力,幾乎每一次IPCC提供的科學事實,都能成為隨後的國際氣候治理與各國氣候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學支撐。

IPCC AR5綜合報告發布現場 圖源:UN News

然而面對氣候危機,目前全球的氣候減緩、適應、資金、技術方面的目標雄心與行動力度都遠遠不足。

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採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改善人類社會與自然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那麼災難的發生將是完全可以遇見的。

作為我們共同的未來,這值得每個人關注與反思。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