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蹲大家了解嗎?
所謂葉問蹲,即單腿下蹲,另一腿伸直懸空,與地面平行。非常考驗人的身體機能。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電影中的葉問「甄子丹」在中國,而在新加坡,有著貨真價實的葉問第五代傳人!
新加坡的葉問第五代傳人,明面上的身份卻是一名法學院教授,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的一名教授!他就是現年55歲的李大明教授。
白天時,他是一名教書育人的好老師;等到了夜晚,他又化身詠春傳人,在自己開的詠春拳學校教拳法!

李大明年輕時酷愛武術,曾主動鍛鍊身體,學習武術強身健體。
1988年,李大明在紐西蘭學習法律時,結識了師公——著名的詠春拳師傅譚鴻勛,練得一身好功夫。而後在香港接受詠春拳的學習。
一開始,他只是自己練功,但隨著功夫的加深,李大明想要弘揚詠春拳的想法遏制不住。
雖然他平時非常忙碌,但仍在2006年創辦了「新加坡詠春研習軒」,希望能將詠春拳傳承下去。2007年,林玉黛、李揚志、吳漢邦、任萬東、梁志峰等詠春拳傳承人,遠赴新加坡與李大明交流。
李大明的詠春教導,學習中華武術只為強身健體,不好勇鬥狠的理念。
他一直向弟子強調,詠春是自衛的技術,是為了強身健體,合理使用武力是為了保護自己,而不是憑藉武力欺負別人。
相比起電影中的詠春拳,李大明教授打出來的速度更快,攻擊防禦十分全面。出拳時都看不到痕跡,動作幅度也非常小。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練習中華武術,一定缺不了木人樁,詠春也是如此。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詠春拳只是一種拳法,其實不然,和中華其他武術一樣,詠春拳也有著兵器的招式,其名為「八斬刀」和「六點半棍」,一刀法,一棍法。
想要練習這兩種兵器,首要的就是打好詠春拳的基礎,不然很難學會。
對於李大明教授來說,學習詠春並不只能讓人強身健體,還可以讓學者的精神更加凝練、放鬆,保持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冷靜態度。

不僅身體上有勁,精神上也動力十足!學習詠春拳,需要的既不是天賦,也不是身體,而是耐心。就像古人所說: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堅持,才是最重要的,無論學習詠春還是做其他事情。李大明教授收徒時看重的就是耐心,沒有毅力是不會隨便收徒的。
迄今為止,李大明教授已經教導500名弟子,遍布各行各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