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馬一位「肉身擋車姐」紅了!
7月9日的時候,一個視頻在網上爆了出來。一位女子因爭車道以及不滿車子被擦撞,在新馬第二通道關卡附近肉身擋車拆車牌,7月14日晚上,這個女子和自己的兒子通關時被馬來西亞警方逮捕。

這起道路糾紛發生在9日早上9點,地點是新馬第二通道。 從馬國通往新加坡方向的路段,涉及兩輛新加坡註冊的汽車。
疑因切換車道發生擦撞,新馬第二通道一名女子以肉身擋車,還怒拆車牌砸擋風鏡,陪同的男子在過程中更使用污言穢語。
事發時黑色豐田Alphard休旅車疑要往右變道,沒想到與後方駛來的紅色KIA汽車擦撞,兩車車主這才才起爭執。
紅色KIA汽車的一女一男隨後下車理論。女子轉身背貼休旅車車頭擋道之餘,還不斷用手機猛拍對方,手叉腰挑釁發狠瞪人,最後更將對方的車牌拆下砸在擋風鏡上。男子則滿口污言穢語,還對休旅車大比中指。

據了解,休旅車司機是一名商人,當時車上還坐著兩名孩子;涉事女子約45歲。
隨後視頻在網上曝光,女子擋車和砸車鏡被全網譴責。
►反轉
然後事情有了反轉,該女子現身反駁。
指是對方先爆粗挑釁她兒子下車單挑,她護子心切上前理論,豈料遭對方開車撞傷,才被激怒。


不願透露姓名的她說,當時兒子開車載她到馬來西亞探親,途中遇上欲插隊的休旅車。
「那天關卡很塞,排隊等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在最右側車道,在休旅車前面。後來休旅車嘗試從左側插隊,由於我兒子注意到對方早前一路插隊,因此不願讓位。」
她指沒想對方仍「硬」來,繼續往前開,雙方僵持不下而發生擦撞。「我查看劃痕後覺得不嚴重,本來想算了,但對方停車來罵我兒子還爆粗,甚至挑釁兒子下車『一對一』,我兒子沒理會他。」
因護子心切,她立刻下車找對方理論,但對方卻回到駕駛座拒絕溝通,甚至不顧她站在車前而往前開,期間她的大腿相信被車牌刮傷。
「我後來感覺大腿很痛,才會轉過身來,但他還是繼續行駛,我又痛又氣,才被氣得隨手拔下車牌往他車鏡丟,過後才發現我雙腿都受傷流血了。」
涉事者被捕
1►
機動車檢驗標誌電子化
經馬國警方證實,涉及上述事件的母子,星期四晚上入境馬國時被捕。
根據警方的聲明,兩名嫌疑人都承認與案件有關聯,他們稱當時因轎車被插隊及擦撞而感到不滿。
母子兩人在警局錄口供後獲准保釋,保釋期間可以離開馬國返回新加坡。
►
「路怒」恐觸及法律
大士第二通道「擋車姐」事件引發新馬兩地熱議,但這樣的公路暴怒事件對於國人而言,其實已經是司空見慣。
公路暴怒事件起源於司機的權利感,往往都是小題大做,但這已經成為本地的一個大問題。
大士第二通道最近發生的事件就是因為無關痛癢的原因而起,不過就是有人切換車道,卻因權利感作祟,糾紛一觸即發。

以前很多公路暴怒事件都沒被公開,直到像他們這樣的頁面出現,讓公路使用者揭露不良的公路行為,推廣更安全和禮貌的駕駛行為。
隨著行車記錄器普及化以及更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視頻,近幾年來路怒事件有所減少,因為大家都會擔心被公開羞辱。
公路暴怒事件可能觸及哪些法律?
公路暴怒事件包括不斷地按喇叭、尾隨、無故剎車、大喊大叫或做出不禮貌的手勢。有時候,這些事件會升溫至肢體衝突。
在本地,公路暴怒本身不算犯罪,但這些事件可能涉及一些犯罪行為,包括:蓄意傷人、疏忽或魯莽行為導致他人受傷或死亡、不當阻止(、惡作劇、蓄意傷害種族或宗教情感、騷擾等。
如果法院在判刑時認為犯罪行為涉及公路暴怒,法院可能會判處更嚴厲的處罰。
公路暴怒事件中的受害者通常也可以通過民事訴訟,針對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傷索賠。

如果報警之後,警方沒有繼續調查,受害者可以針對惡作劇或騷擾等罪名提出推事投訴。
如果在開車途中對方開始使用不禮貌的話語或手勢,公眾最好不要理睬,以免陷入爭執,如果是自己有錯在先就靠道歉來化解。不過,如果對方可能使用暴力,公眾就要儘可能地自我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