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約四成送餐員沒有填補公積金戶頭,另有近兩成不知道需要填補公積金。
本地三大送餐平台Deliveroo、foodpanda和Grab於3月4日至17日進行了一項調查,以更好地了解送餐員的經歷、期望和工作動力。4212名送餐員參與了調查,大部分是男性,年齡橫跨各年齡層。
昨天(3月29日)發布的調查結果發現,43%的受訪送餐員現已通過零工(gig work)或全職工作填補公積金戶頭,41%沒有填補公積金,16%不知道要這麼做。
雖然61%的送餐員不希望公積金繳交額從零工收入扣除,但21%表示要是繳交額占收入的不到10%,他們願意從零工收入扣除這筆金額。33%通過額外投資或儲蓄計劃,保障財務。
根據調查,60%的受訪送餐員是在冠病疫情期間加入零工經濟。4%曾經從事高層管理工作,20%曾經是中層管理,21%之前從事技術性或非辦公室的工作。
65%的送餐員是兼職送餐。54%每周平均花不到20個小時送餐,只有25%每周花超過40個小時送餐。
57%反映零工經濟提供的靈活性是他們加入的最大推動因素。38%希望通過送餐增加收入,37%是因為需要即時的收入來源而加入這個行列。其他加入送餐行列的原因包括無法找到工作、失去工作需要臨時收入來源、送餐可以邊照顧家人邊工作,或已退休但想賺取額外收入等。
綜合三個送餐平台的數據,送餐員每小時的收入中位數介於12元至18元,繁忙時段如用餐高峰或假期時的每小時收入可顯著高於這個水平。相較之下,餐飲場所每小時的工資介於7元至11元;較低薪崗位,如清潔員工和保安人員的每小時工資則平均介於八元至九元。
71%的受訪送餐員有不同的經濟來源,其中49%有做其他零工,39%有全職工。只有29%的送餐員所有收入來自送餐工作。
略過一半,即52%受訪送餐員指出,零工實質改善了他們的經濟情況。剩餘48%不是認為經濟情況沒有改變,就是情況沒有實質改善。
調查也發現,只有34%的受訪送餐員對零工有超過三年的長期打算,39%反映會間歇性參與零工,21%會做多半年到兩年的零工。
另外,送餐員碰到問題時,84%會直接通過送餐平台的應用或24小時支援團隊求助,13%會轉向社交媒體,剩餘的送餐員則會到議員接見選民活動,或向全國職工總會或全國配送人員協會(NDCA)尋求幫忙。
49%的送餐員對平台提供的援助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40%保持中立。
只有3%的送餐員是全國配送人員協會會員,36%不知道有這個協會。
55%的送餐員不願意為了有第三方的工會代表支付個人或年費,34%會考慮支付,11%願意支付這筆費用。
三個送餐平台希望調查結果有助增進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加深送餐平台和平台員工諮詢委員會的合作,為送餐員提供可持續和適合的保護。
他們也提到,作為送餐行業的主要業者,他們對送餐員、商家和餐飲夥伴及消費者有共同的承諾,並會扮演好角色集體改善行業。
由人力部設立的平台員工諮詢委員會早前表示會優先著手改善平台員工的退休和擁屋能力、加強員工在發生工傷意外後的財務保障,及更仔細傾聽員工心聲。他們將在今年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