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製作福建TikTok視頻 通過歡樂推廣方言

(圖:王依婷)
我做這些福建TikTok視頻不是為了博眼球,而是希望觀看視頻的人知道方言的存在,對他們的方言有所了解,並從中構建身份認同。
目前就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的21歲大學生王依婷去年5月在TikTok平台上傳了一支福建話短視頻後一夜爆紅,成為眾人口中的「福建女孩」,吸引超過7萬人追蹤她的帳號。
不為博眼球卻意外成名
王依婷上傳的首個福建視頻內容源於當時在TikTok平台上正流行的「ice in my veins」手勢,視頻至今吸引超過44萬人次觀看,3萬6500人點贊。
她透露,她在去年5月因覺得長期使用社交媒體容易形成攀比心態,決定刪除手機上的Facebook和Instagram等軟體。當時,表妹剛好用她的手機下載TikTok應用程式,讓她有機會接觸並探索這個平台。
「以往,我都會在Instagram上發帖子留作紀念。當時,我就想,既然刪掉Instagram就使用TikTok收藏生活點滴。」
平時會和表妹一起玩樂和「鬧」外婆的她,有一天就和表妹一起教外婆TikTok的流行手勢,拍成視頻。
「外婆學得很快,我覺得整個過程很難忘。我們之間的互動也很溫馨、可愛。」
她並沒有想到,這支視頻會一夜爆紅。
「我上傳第一支影片,不是想要推給別人看。我真的沒有想到年輕人會覺得講方言是一個很酷的事,因為平常年輕人在看到華文視頻時都會刷掉。」
家人從反對到為她出謀劃策
雖然這一支視頻得到許多網民的正面反饋,王依婷也因此面對家人的指責。
「我的家人比較保守,就說我為什麼亂把阿嫲放在TikTok。他們注重隱私,認為不應該放在網上給別人看。」
為此,她刪除了約四支視頻,往後也儘量單獨出鏡。
但隨著時間久了,她也開始接到更多與政府部門合作的項目。國家環境局就是第一個邀請她製作福建視頻,呼籲民眾減少食物浪費的政府機構。
之後,她也受到公用事業局邀請,製作福建視頻,宣導節約用水的相關貼士。
和不同政府部門合作的視頻項目讓王依婷非常滿意,也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我)感覺自己做的東西對社會有很大貢獻。讓看視頻的人在歡笑中也能學習到寶貴的知識,令我感到很開心。」
家人在看到相關的視頻和報道後,也慢慢解除了對於在TikTok上發布視頻的誤解,不僅開始幫忙轉發視頻,甚至也會為她「出謀劃策」。
「親戚會開始給一些點子,如可以教民眾怎麼讀一些字。阿嫲甚至也有提示,似乎是想要在我的TikTok視頻里出鏡。」
她說,以前和母親各忙各的,沒有太多的共同話題。如今,媽媽也會參與福建視頻的製作,一起編稿、拍攝等,她和母親的感情也變得更加親近。
不斷學習 引領方言潮流
王依婷打趣地說,雖然製作了挺多視頻,但她的福建話不是特別流利,仍在不斷地學習和改進。
「每當我遇到不太確定的詞彙時,我就會發信息詢問廈門公會或福建會館的人,確認發音是否準確。每次上節目,我還會播電給母親、外婆等,問她們對不對。」

依婷參加新加坡廈門工會舉行的一日游。(圖:王依婷)
而隨著她的視頻爆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製作不同類型的方言視頻,如潮州話視頻,有人也嘗試將目前在平台上流行的視頻梗翻譯成福建話。對此,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我看了後覺得說,哇,原來我的影響力還挺大的。」
她的視頻不僅受到年輕人的愛戴,也有阿姨和叔叔在視頻底下留言感謝她製作福建視頻。
「有很多阿姨、叔叔說謝謝你做這些福建影片,很多人在努力推廣學習福建話,但沒有成功。沒想到只需要一個女孩子在TikTok說。」
也有其他人留言表示,因為她的視頻而想要學習福建話,有的更稱受到啟發,會嘗試和自己的外公外婆說方言。
對此,王依婷感到非常開心並表示,方言是我國歷史和文化的重大組成部分。她製作這些視頻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夠讓觀看視頻的人認識方言,了解它,並從中構建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