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訪華行程後「沉寂」了幾天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終於又出現了~
在國會參加政府施政方針和各部門附錄辯論時,李顯龍著重談到了國際局勢,並重申了新加坡的對華態度。

李顯龍再度表示,新加坡將嚴格奉行「一個中國」的立場,持續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但與此同時,李顯龍也表示出了對目前國際局勢的一些擔憂。不過,慶幸的是,大部分新加坡人似乎都和他保持著一樣的清醒態度。
李顯龍:新加坡面臨多種外患 新加坡人:我們都不要選邊站!
在演講中,李顯龍首先表示,內地一直將中國台灣視為最重要的課題,是「最紅的一道紅線」。
因此,新加坡作為中國的好朋友,將一如既往地採納並支持「一個中國」的立場。

說起來,「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可不是李顯龍自誇。
不久前,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孫海燕還在本地媒體《聯合早報》上撰文,高度評價了兩國關係,並認為兩國發展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在對華關係良好的背景下,李顯龍卻似乎還有些隱憂。
他坦言,新加坡目前已經從前幾年的困境中走出來了,但目前新加坡所處的外部環境,也不允許新加坡太過懈怠。
在他看來,全球局勢正變得愈加「紛亂和危險」,風暴越來越多,新加坡將很難完全獨善其身。
因此,新加坡人必須意識到這些危險即將逼近,如果處理不好,新加坡這艘小船很可能就在不經意間傾覆。

圖源:介面新聞
以現今複雜的中美關係為例,這是李顯龍認為新加坡必須要時刻繃緊弦妥善處理好的問題。
「這樣的前景令人十分擔憂,不過我們希望中美關係能保持穩定,雙方能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相互尊重並在信任的基礎上促進雙邊關係的發展。」李顯龍就此表明了自己的期待。

圖源:半島電視台
與此同時,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並不認為新加坡的外交手段是「平衡搖擺」的。
她表示,平衡術只是新加坡外交政策的表象,而並非新加坡政府的最終目的。不管是新中關係還是新美關係,單單依靠新加坡長袖善舞施展平衡術是無法推進發展。
新加坡和這兩國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在多年實質性、互惠共贏的合作經驗上的。

圖源:BEAMSTART
對此,沈穎認為新加坡今後的外交政策必須繼續以原則為重,而非以尋求平衡為重。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必須為拓寬國際合作基礎盡最大的努力。
只有這樣,大國之間要是存在合作基礎的話,那麼新加坡就將享有國際空間。

圖源:見水印
對於新中關係未來的發展潛力,沈穎似乎顯得信心滿滿。在她看來,新加坡一直推行的雙語教育,但不少新加坡人都掌握足夠的華語能力。
在於中國的生意夥伴交流、洽談合作時,新加坡人會比世界很多國家的人都方便親切許多。
另外,中新民間層面在文化、血脈、語言方面的契合程度,也無疑會讓新中關係更為豐富,因此新加坡人已經掌握了其他人都可能都不曾擁有的優勢。

圖源:見水印
畢竟,自改革開放以來,新加坡就與中國建立了多渠道的商貿聯繫,擁有廣泛的商業合作基礎,建立良好的雙邊關係自然也不在話下。
總的來看,雖然新加坡看似有些「前途未卜」,但不管是李顯龍還是沈穎,卻也還是充滿了信心。近幾年,新加坡保持了和中國關係的穩定,這一點或許就是新加坡政府的信心來源。

新加坡國務資政張志賢參加在中國舉辦的論壇會議並發言
新加坡和中國合作項目多
官方民間商業往來頻繁
說起來,中國和新加坡從國家層面,就開展了多種級別的合作。第一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於1994年2月設立,5月正式啟動,行政區域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面積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2萬。

圖源:新浪
早在2017年,園區的生產總值就達到了235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總額858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全國經開區綜合考評中位居第一。
這些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成為中新兩國政府間合作旗艦項目。中國商務部曾官方表態,認為蘇州工業園區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體制創新等方面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年輕的李顯龍參觀蘇州工業園區,圖源:中國新聞網
兩國的第二個國家級合作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則於2008年開工建設。截至2018年,生態城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多億元人民幣,項目開工總面積620多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當時生態城地區生產總值164億元人民幣,完成稅收60億元人民幣,還有6500家企業在生態城註冊,總註冊資本2200億元人民幣,在生態城生活和工作的人口已有近10萬人!

圖源:新華社
另外,不久前李顯龍訪華時期重點參觀的廣州知識城,也是兩國的重要合作項目。
由廣州開發區與新加坡星橋騰飛集團以對等股權合資開發,這是粵新合作的標誌性項目,也是廣東轉型升級的重要平台。2018年4月兩國領導人確定將該項目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5月雙方決定建立三級工作機制,推動項目更好發展。

圖源:澎湃新聞
這次探訪廣州知識城,李顯龍對這裡的發展相當欣喜,稱這裡已經是充滿活力的創新樞紐了!

圖源:李顯龍臉書
還有中新在農業和農產品安全領域重要的戰略合作項目——吉林食品區、位成都高新區的新川科技創新園以及2020年基本建成的南京科技生態島,都是兩國友好發展的見證。

吉林食品區,圖源:CapitaLand
除了在中國發展多個國際級合作項目外,新加坡也一路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並共建合作。

其中,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及「南向通道」建設,就是中國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戰略要道。
項目框架下的「南向通道」,以重慶為中心,向北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經廣西與新加坡等東協國家通過海運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一帶一路」經中國西部地區的完整環線,對中國和新加坡來說都極具意義。

圖源:中國政府網
2017年9月「,南向通道」常態化運行班列首發。而到了2022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14.8萬標箱,同比增長32%,並已基本實現運輸雙向平衡,貨物種類已從開行之初的50餘種拓展至940餘種。

圖源:中國一帶一路網
整個項目,被中國官方當做是標杆,人民網還專門撰文介紹並稱讚。

除了國家級別的合作外,很多新加坡企業也將中國當做了下一個增長點。麵包新語BreakTalk、凱德置地CapitaLand等本地企業都紛紛布局中國,連新加坡「國企」淡馬錫,之前好幾年的最大投資市場也是在中國!

深圳來福士廣場
當然,也有不少新加坡的精英人才加入中國企業工作,前段時間火出圈的TikTok CEO周受資,就是最為人熟知的那一位了。

圖源:CNN
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新加坡和中國的合作都是越來越密切。隨著李顯龍訪華之旅圓滿成功落幕,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合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