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稅務專題】(一)新加坡稅收概覽 新加坡稅種概述

2022年11月21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作為世界金融中心及亞洲金融中心,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新加坡是世界營商最便利的地方,也是全球經商環境最佳的國家。2022年第四季經商環境排名(Business Environment Ranking)中,新加坡在82個國家和地區當中排名第一,未來五年仍將繼續是全球經商環境最佳的國家。因此,在新加坡,開辦公司和經營業務都非常簡單,而吸引眾多投資者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超低的稅收制度。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投資者,在投資新加坡之前都應該要先了解一下新加坡的稅收情況,以便後續開展業務。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新加坡的稅收狀況,希望能幫到想要投資新加坡的朋友。

01 新加坡稅務管理機構

《新加坡稅收法》是企業和個人稅務相關事項的管理條例。

新加坡國內稅務局(Inland Revenue Authority of Singapore,IRAS),1992年成立,是新加坡政府法定機構,隸屬於財政部,主要負責為政府管理稅務、評估稅款、徵收稅款、執行稅款的支付,並負責新加坡國內稅收征管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新加坡國內稅務局隸屬於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簡稱 MOF),並採用董事會的模式進行管理,下設稅務法規和國際稅務部、國際事務關係部、法規執行部、納稅服務部以及調查稽核部等部門。

02 新加坡稅收法律體系概覽

新加坡是城市國家,全國實行統一的稅收制度,稅收收入是新加坡政府主要財政來源,政府將稅收收入用於促進實現經濟及社會發展目標。新加坡稅收政策的根本宗旨是:保持企業和個人的稅率都具有競爭力。保持企業稅率的競爭力將有助於新加坡繼續吸引外資。

新加坡按屬地原則徵稅,任何人(包括公司和個人)在新加坡發生或來源於新加坡的收入,或在新加坡取得或被視為在新加坡取得的收入,都屬於新加坡的應稅收入,需要在新加坡納稅。也就是說,即使是發生於或來源於新加坡境外的收入,只要是在新加坡取得,就需要在新加坡納稅。另外,在新加坡收到的來源於境外的收入也需繳納所得稅,有稅務豁免的除外(如股息、分公司利潤、服務收入等)。

新加坡現行主要稅種有:企業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商品及服務稅(GST)、房產稅、印花稅、預扣稅等。此外,還有信託、關稅、博彩稅以及對引進外國勞工的新加坡公司徵收的勞工稅。新加坡之前還有遺產稅,該稅種已於2008 年 2 月 15 日取消。每個稅種分別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進行征管,構成了新加坡的稅法法律體系。

新加坡稅務局對納稅人以直接評稅方式徵稅。對於取得新加坡應稅收入的非居民納稅人,由支付款項的納稅人履行預提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對於不可直接評稅且應繳納稅款的非居民納稅人,新加坡稅務局有權指定非居民納稅人的代理人,並使其代理人對非居民企業或個人的納稅義務負責。無論其代理人是否收到收入,稅務局都可以按其代理人的名義對其進行評估並徵收稅款。 根據新加坡稅法的規定,新加坡稅務局有權在納稅人未繳納稅款但試圖離開新加坡時,阻止其出境並徵收稅款。此外,根據規定,納稅人逾期繳納稅款或不繳納稅款將產生罰金,新加坡稅務局還可能對其進行法律訴訟,或委託代理人(如銀行)向其追繳未清稅款。

03 新加坡稅收法律體系概覽

三、新加坡稅種概覽

1.企業所得稅(公司所得稅)

新加坡對內外資企業實行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政策。新加坡不對資本利得徵稅,同一集團內的企業可以合併納稅,虧損彌補可無限期向後結轉或向前結轉一年。

新加坡《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包括:

①按照新加坡法律在新加坡註冊成立的企業

②在新加坡註冊的外國公司(如外國公司在新加坡的分公司)

③不在新加坡成立但按照新加坡屬地原則有來源於新加坡應稅收入的外國公司(合夥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除外)。

自2010估稅年度起(即在2010年度繳納2009財年的所得稅)所得稅稅率調整為17%。對於2021課稅年(所得年度為 2020年)而言,應納稅所得額在1萬新元以下的部分,75%可免於徵稅;1萬-19萬新元的部分,50%可免於徵稅。此外,符合特定條件的新設私營公司在第一個連續的3個納稅年度內,應納稅所得額在 10萬新元以下的部分,75%可免於徵稅,下一個10萬新元的部分,50%可以免於徵稅。

2.個人所得稅

納稅人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兩類。一般情況下,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都要就其在新加坡取得的所有收入納稅。自2004年1月1日之後,納稅人在新加坡取得的海外收入不再納稅。

新加坡的納稅居民個人(特定例外情況除外)必須對發生於或來源於新加坡的收入繳納所得稅。新加坡的納稅居民個人在新加坡收到或被視為收到的來源於外國的收入無需繳納所得稅,除非該收入是通過新加坡的有限合夥企業收到或者被視為收到。個人來源於新加坡的某些投資收入也無需納稅。

新加坡的非居民個人只需對發生於或來源於新加坡的收入繳納所得稅。

3.商品及服務稅(GST)

商品及服務稅(GST)又稱為消費稅,是對進口貨物和所有在新加坡提供貨物和勞務服務徵收的一種稅,相當於一些國家的增值稅,稅負由最終的消費者負擔。

新加坡對銷售大部分應稅貨物和服務,以及全部進口貨物的行為徵收貨物與服務稅 (GST)(與歐洲的增值稅相似),除非進口貨物適用進口GST減免或享有豁免(例如,進口投資性金屬)。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將對某些從海外進口的服務也徵稅GST,如新加坡的接收企業是GST註冊企業並無法收回其產生的所有GST,或接收企業並非GST註冊企業,但該海外供應商提供的服務是訂明徵稅的數碼服務(例如線上遊戲、線上媒體訂閱等) 。出口商品和服務被歸為國際服務,消費稅為0%;出售和租賃無家具的住宅物業、進口和本地供應貴重金屬的投資、金融服務豁免消費稅;商品在海外進行銷售、私人交易等不適用消費稅。

自2007年7月1日之後,新加坡GST稅率為7%,而從2023年1月1日起,新加坡GST稅率將由7%上調至8%,並於2024年1月1日再上調至9%。並且,從 2023年1月1日起,進口到新加坡的低價值貨物(貨物價值低於400新元)和從海外進口的指定非數碼服務也將被徵收貨物與服務稅。非數碼服務指的是不符合「 數碼服務」定義並可以遠程方式提供和接收的服務(例如,在線指導、遠程醫療服務和在新加坡境外舉行的虛擬演唱會的直播) 。

4.房地產稅

房地產稅是對所有不動產如房屋、建築物、酒店、經濟公寓和土地徵收的一種稅。所有的不動產所有人都應為所擁有的不動產繳納房地產稅。房地產稅按年繳納,每年1月份繳納全年的房地產稅,納稅基數為不動產的年值。不動產的年值是根據不動產的年租金收入估計的,估計的租金收入不包括出租的家具、裝置和服務費。不動產出租、自用或空置適用同樣的基數。

每年的房地產稅是以相關房地產稅務部門核定的不動產當年價值總額的一定比例作為計算基礎。業主自住型不動產的房地產稅稅率為0到16%的累進稅率,其他住宅房地產的稅率為10%到20%的累進稅率,非住宅型不動產的稅率為10%。在特定情況下,某些開發項目的土地可予免稅。

5.印花稅

印花稅僅適用於與股票、股份等金融工具及不動產相關的書面文件或者電子文件,包括不動產的按揭出售以及出租。在新加坡境內簽署的文件,應在文件簽署之日起14日內繳納印花稅;在新加坡境外簽署的文件,應在新加坡收到文件的30日內繳納印花稅。不同類型的文件適用的稅率不同。

與不動產有關的文件包括不動產的買賣、交換、抵押、信託、出租等;與股份有關的文件包括股份的派發、轉讓、贈予、信託、抵押等。

不動產

①在購買不動產方面,買方購買住宅地產最高都需按4%的稅率繳納印花稅;

②購買非住宅地產最高需要按照3%的稅率繳納印花稅;

③特定類型的個人或者企業購買住宅地產(包括住宅用地)還需要繳納額外的買方印花稅,稅率為5% 至40%,具體稅率取決於買方的類型,買方印花稅以及額外的買方印花稅都將基於購買價或者市場價格孰高的原則確認;

④銷售工業地產及住宅地產的賣方印花稅最高稅率分別為15%以及12%,具體稅率取決於購買的時間以及持有期間;

⑤對於年租金超過1000新元的不動產出租,可以對租約或租契徵收從價印花稅,而年租金低於1000新元的出租可予免稅。

股票或期權交易

①在股票或股權交易方面,買方需要按股票或股權的市場價值與買方支付對價兩者中較高者徵收0.2%的印花稅;

②如果所購買的股權標的企業的價值主要來自於其持有的新加坡的住宅性資產(直接或者間接持有),同樣可能會產生額外的轉讓稅(買方印花稅、額外的買方印花稅以及賣方印花稅)。

通常情況下,轉讓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不需要繳納印花稅。在某些情況下,印花稅可以被減免。

6.預提稅(預扣稅)

預扣稅是源頭減稅。一般而言,它是向在新加坡提供服務或進行工程獲得收入的非居民公司或個人收取的。稅法要求這些非居民實體從新加坡公司或個人收到的款項中扣留一定比例。然後將預扣的金額報告並支付給 IRAS。

預扣稅僅對來自新加坡境內的收入徵收。僅針對在新加坡完成的工作或服務向非居民支付特定類型的款項。這些付款包括任何貸款或債務的利息、佣金或費用。特許權使用費、管理費和租金也需繳納預扣稅。

對新加坡居民企業所支付的股息無需繳納預提稅,支付給新加坡居民的利息不需要繳納預提稅,向非居民支付的利息需按照15%稅率繳納預提稅。

7.其他稅項

①關稅

新加坡是一個免稅港。新加坡對出口產品不徵收關稅,但對石油產品、汽車、菸草產品和白酒等少數商品徵收進口關稅。這些稅是以特定於進口類型的費率徵收的,或者以從價方式徵收的,也就是說,按照所徵稅的物品的價格按比例徵收。

②博彩稅

對私人彩票、投注和抽獎所得徵稅。

③數字稅

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全球年營業額超過100萬新元的海外數字服務提供商,如在12個月內向新加坡客戶銷售價值超過10萬新元的數字服務,必須在新加坡消費稅系統註冊並繳納7%消費稅。

④碳排放稅

任何每年排放等於或超過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的工業設施都必須註冊為應稅單位,並每年提交一份監測計劃和一份排放報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所有應稅單位必須繳納碳排放稅。2019年至2023年,碳排放稅稅率為每噸溫室氣體5新元。